“互联网+”在元年邂逅了哪些产业?
2015年,一场名为“互联网+”的风潮正席卷产业及资本,犹如一针兴奋剂,打在了每一个创业者和投资者身上。于是,既有世界的平衡被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被冲击,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分裂的画面: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大家也都开始根据不同行业的属性,来寻找掘金的机会。但是,“互联网+”不是一个标签,也并非想加就能加,究竟应该“加什么”,又该“怎么加”呢?
互联网+餐饮
从“去哪吃”到“叫啥餐”
作为朝九晚五的工薪族,你一定曾为“中午吃什么”而犯愁,是水准飘忽不定的食堂;是写字楼下早就吃腻的重庆小面;还是远在1公里以外的麻辣烫……
事实上,你还可以有更多选择。2015年是互联网+餐饮业风生水起的一年,百度外卖、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等众多网上订餐平台挤进普通消费者的手机。每逢饭点的那句“去哪吃”,慢慢换成了“叫啥餐”,一个人凑不够起送额,还可以网上“拼单”,足不出户吃遍周边美味成为现实。
记者发现,在周边“正餐”被外卖平台们收揽的差不多后,超市、咖啡店、甜品店等与“吃”有关的门类也进入他们的视野。你可能还需要在上班犯困时来波下午茶;没时间去超市,网上订点水果生鲜;甚至因赶签到时间而错过早点摊位的时候,还能“气定神闲”的订份营养早餐送来单位。
传统餐饮业+互联网,再结合快递服务,让众多消费者的“胃”有了依靠。此外,餐饮业O2O也爆发出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不仅可以“送饭”,“大厨上门”、“火锅到家”同样成为可能。通过手机APP就可呼叫到附近的职业厨师为你上门掌勺;而此前不方便直接外送的烤鱼、火锅等商家也尝试上门服务模式,自带制作设备做好餐前准备,食客用餐后又可提供餐后清理服务。
互联网+家政
一个APP就能搞定的大扫除
你是否曾为数次奔波家政公司,还找不到一个可心的保姆而苦恼;是否有过不知道去哪找专业保洁,在年前大扫除时自己擦窗的经历;是否听说有准妈妈在距离生产几个月前,就到家政公司或医院反复挑选月嫂……
家政服务的“入网”确实来的晚了些,信息不对称、企业良莠不齐等因素导致家政行业自身的问题较为突出,轻易尝试入网会增加企业成本不说,且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家政公司选择借助类似58同城、赶集网等大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来发布自己的服务内容。密密麻麻的服务信息反而难受用,消费者如需预订,还是只能拨打客服电话或者现场预约。
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互联网公司开始集中进入家政市场,它们帮助用户通过App平台随时预约阿姨上门清洁房间,在服务完成后给出所有用户可见的评价。经过近两年的发展,2015年的“互联网+家政”模式日趋成熟与多样化。
如今,家政企业的“在线”活跃度已经明显提升。如果你登陆微博,会时常看到家政企业的官方账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可以咨询服务项目或者在线预约。通过APP商城搜索“家政”,将弹出上百个相关软件,小时工、月嫂、保姆、老人陪护、保洁都可快速预约,在线签约并支付薪资后,用户剩下要做的就是等待了。
事实上,这种按需上门服务的O2O模式早已渗透到各类行业,上门洗车、上门洗衣、上门理发、照看宠物、保镖到家甚至普通跑腿都成为“一键可得”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