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集团出海记二:让制度打破企业发展的“天花板”(2)

2016-11-03 10:2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信息化补足空间与时间

DSCF1317,棉花厂

棉花厂项目

国际工程的管理不像国内工程,其地理空间的距离和时差带来的时间问题都是管理难点。李道松说:“推行信息化管理国际工程比国内工程更迫切,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网上办公。”

城建国际项目管理负责人之一胡晓鹤记得,自己2000年前后到西非工作时,因为资料不足,随行的大箱子中还有专门用来装着厚厚一摞专业书籍的箱子。

“那时没有什么信息化概念,只有看书,现在我们需要信息平台来提速施工。”胡晓鹤说。目前城建国际已经建立了人力资源、财务、工程管理等信息平台。

其中供应链平台的建设区别于普通信息化。“我们计划将供应商的名单、产品、价格等具体参数进行录入,并实现动态管理,境外项目登陆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了解并提出采购申请。”胡晓鹤说。

对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李道松有着自己的思考。“简单说,我们的国际工程要打造的平台是一个集成平台,无论人力资源、财务状况、工程进展、供应材料都会在这个大平台上显示,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实现动态监管。比如工程今天应该到什么位置?实际是什么位置?采购设备要花多少钱?实际花了多少钱?再比如项目需要什么人才?我们现在有哪些人员可以提供?我们会给不同指标设定相应的红线,这样项目资金、进度、人力资源都能实时显示最新进度,超线报警、滞后报警、安全预警等都将成为平台的组成部分,实现管理的自动化,提高了国际工程管理效率。”李道松说。

相关链接:

城建集团出海记一:6年光阴实现国际工程从量到质的嬗变

刚出炉的美国《工程新闻记录》2016年度“全球工程承包商250强”中显示,北京城建集团位列全球大承包商第37位,国际大承包商第171位,连续三年排名大幅上升。6年时间实现国际工程从量到质的嬗变,北京城建集团正在践行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龙头企业的责任与使命……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