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和上融张申:互联网金融可弥补传统金融体系对小微群体服务的缺失

2016-10-31 16:5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对话金博会】信和上融张申:互联网金融可弥补传统金融体系对小微群体服务的缺失

信和大金融首席运营官张申

“从长期发展或者宏观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对国家传统金融体系是一个补充,所以国家还是希望这个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只不过经过前几年野蛮生长,出现一些问题,国家进行规范和整治。国家希望能够在今年把整个行业环境有一个良好的规范,把游戏的秩序建立起来,把不好的企业通过整治剔除出去,这样留下一些规范的企业,这样行业才能有更好更健康的增长。”在第十二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现场,信和大金融首席运营官张申在接受千龙网记者专访时表达了他对近期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理解。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洗牌加速的情况下,大量不正规的企业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在风控等方面做的更加突出。对此,张申表示:“我们的风控团队成员基本来自于国内各家大型银行和信托公司。同时,我们有自己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将风险管理委员会机制与风控部门审核两者结合。在整个风控流程上,我们的风控有三个层次,首先会跟我们的合作伙伴由线下的机构对所有借款人进行信用审核,会收集相关的信息,随后与我们长期合作的征信机构,会对客户的信用情况、信用额度,甚至诈骗欺诈行为等等信息做大数据分析,最后将这些情况汇总到风控部门进行整体的把控。”另外,张申介绍说,信合大金融也积极与第三方风险管理机构汇诚信用合作,结合大数据风控模型与360°实地尽调,这样不仅风险备付金系数不断增加,且信息披露充分。

对于近年来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巨头都同时瞄准互联网金融的蛋糕,像工商银行、证券公司都发布了自己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对此,是否会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造成冲击的问题。张申表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同属于新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额的有益补充,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互补合作为主,二者均可以学习彼此之间的发展经验,如互联网金融在运营、业务模块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方面值得传统金融吸收;传统金融在其风控、资产端上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也可以取长补短。

“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虽然是金融,但是脱胎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和迭代,所以在互联网金融里时刻关注比如互联网技术,比如说大数据,以及自己开发的区块链的技术,还有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和数据洞察技术,这是应用于金融技术的提升,在这方面,我们互联网金融企业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张申说。

据介绍,面对市场环境、监管政策、居民投资渠道、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信和大金融提出了打造大金融生态圈的发展理念,即通过布局一站式投资、资产记账、智能投顾、消费金融、金融客户关系管理,营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态圈。张申向记者解释说,“信和大金融已经布局投资端——资产家、借款端——借么、金融客户关系管理——融小宝,且正在积极布局区块链、消费金额等领域。在投资端,信和大金融已经在上线银行存管系统,只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且即将上线还原网络借贷本质的“散标”模式,以及借款资产打包的“资产包”模式。在借款端,信和大金融开发的借款咨询服务APP——借么,通过充分结合传统银行风控体系、大数据风控模型,为借款人提供审批快、额度大、还款期限灵活的借款咨询服务。且提供包括个人消费、企业经营借款咨询在内的服务。”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对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国内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因此有一些观点认为,由于优质资产的匮乏,市场均面临着资产荒的窘境。张申指出,我们看到的情况并非如此,我们认为在整个金融市场里,还有大量、风险可能稍微高、并具有较强流动性比的资产还没有被挖掘出来。

张申进一步向记者表示,“我认为要辩证地来看待资产慌,互联网金融平台要坚持普惠金融的本质,在资产端也需要重点面向传统金融未能有效服务的人群、未能有效满足的需求,这部分还有很多市场空间和机会,例如车贷、消费贷、电商、供应链金融等。因此,我们认为,当前中小微经济体在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下存在大量的需求有待满足,而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金融体系对于小微群体服务的缺失,推动传统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特别是在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方面,互联网金融及网贷市场仍然蕴含着巨大的潜力空间。因此,我和我的团队始终致力于打造肩负普惠金融重任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一定要洗尽铅华,时刻不忘初心,在普惠与科技的本质中寻找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责任编辑:张博(QF00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