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肌肉
同样多脂肪时“少肌者”更糟
如果说,上面的隐性肥胖还容易理解,那么李群认为更需要引起人们关注的,则是在同等体脂率情况下,拥有更低BMI的人。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另外一个问题——肌肉缺乏。
“现在大家都比较注意脂肪,而对肌肉缺乏关注。事实上,肌肉在体内的比重非常重要。”李群说,在同样的体脂率情况下,有的人轻,有的人重,这其中的“分量差”就可能出在个人的骨骼和肌肉上,而这也可能正是引起他们死亡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我们在门诊也会遇见不少人,特别是老年人,非常关注养生,饮食也把控得特别精细。他们体重标准甚至偏轻,一点都不胖,也没有什么代谢方面的问题,但他们的健康状况或许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好,因为他们中很多人都存在另外一个问题——肌肉减少症。”李群解释。
据李群介绍,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肌肉,而且肌肉的分量很重,许多运动员体重很高,如果看BMI指数明明在超重范围内,但他们的体脂其实非常少,主要都是肌肉在“压秤”。而肌肉不仅让我们拥有更强的爆发力,更好的心肺功能,更优秀的体质和运动表现,也会增强骨骼和免疫力。
相反,如果一个人体内肌肉比重偏少,那么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体力下降,骨骼也会变得脆弱,免疫力也会随之变差。而这些最终都会影响到当事人的健康状况,甚至影响到其寿命。
“其实在某些疾病,比如心衰中,肌肉减少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可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死亡风险。”李群说,肌肉在不同年龄段也会改变,一般随着年龄增加,每个人的肌肉都会逐渐减少; 如果不进行任何干预,那么当你到达80岁时,体内肌肉比重可能只有年轻时的一半,在医学上这被称为“肌肉减少症”。
李群说,如果在其他方面同等情况时,体内脂肪超标越多的人,健康状况越差;那么在体重、体脂等保持一致时,肌肉越孱弱的人肯定身体越糟糕。这或许就是在同样体脂率情况下,BMI偏低的人死亡率反而更高的原因之一。此外,在同样体脂率情况下,BMI 偏低的人恐怕也更容易存在骨质疏松、骨骼脆弱的情况,这些又无形中增加了其健康风险,甚至影响到其寿命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