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民张先生今年39岁,1月初感到胸闷、气喘,后来竟然发展到上厕所都要带着氧气瓶,原来他患上了发病率仅十万分之一的肺泡蛋白沉积症,体内的蛋白质大量沉积到肺里。南京市胸科医院的医生对张先生进行了洗肺手术,被清洗出的“牛奶”样液体足足装了90瓶,共45000毫升。这也是江苏省第一例人工心肺机应用于全肺灌洗的病例。
患上罕见“肺泡蛋白沉积症”
从病发到垂危仅两个月
治“蛋白肺”需要全肺灌洗
但他血氧太低不能直接“洗”
张先生是连云港人,年初因连续发烧、咳嗽等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扁桃体肥大,给予相应治疗无效,病情发展迅速。到2月中旬,他已经恶化到24小时靠吸氧维持生命了,就连上厕所也得拖根长长的吸氧管子,随着病情的发展,甚至生命垂危。“呼吸不上来,最严重的时候,我从病房到卫生间来回一趟,不带氧气的话,嘴唇就紫掉了,手指也是紫的,回来就喘气特别快。”患者表示。
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映铭介绍说,张先生患的是一种名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罕见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气喘、咳嗽及咳牛奶样痰等。根据他们对张先生的了解,这可能跟张先生的工作环境有关,张先生在一家化工园区从事销售工作,“肺泡蛋白沉积症”目前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免疫缺陷、吸入粉尘或某些化学物质等有关系。他表示,近几年,受环境因素影响,这种罕见病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过去门诊中,一年碰到一两例,现在一年能碰到七八例。
医生用X射线对患者进行胸部检查:发现其双侧肺对称的弥漫肺泡性浸润影。胸科医院医生表示,最后该病会发展为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张映铭告诉记者,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只能全肺灌洗“大扫除”。
但据张映铭介绍,大容量肺灌洗技术的实施,对患者有严格指标和一定要求,如肺功能检查,肺活量、最大通气量等达到预计值70%以上;动脉血气分压大于70mmHg等。而张先生入住肺灌洗中心时,血气氧分压只有29mmHg(正常人血氧分压在90mmHg以上),属于极重度低氧血症,已完全不符合常规全肺灌洗治疗的条件,按传统方法勉强洗肺的话,可能会缺氧,导致脑死亡。
“人工肺”帮他进行氧气交换
洗出四万五千毫升“牛奶”
“常规全肺灌洗,是一侧洗肺,一侧通气。而这个病人血氧分压只有29,常规方法会让本来就已经重度低氧血症的患者濒临死亡。”张映铭说,但如果不洗肺,患者很快会面临全身脏器衰竭而死亡。
两难境地下,医院呼吸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专家联合会诊,决定采用人工心肺机代替患者的心肺功能,即在肺灌洗之前先为病人接通ECMO机器,让它成为患者临时的人工肺,在洗肺过程中,让患者自身的心肺得到休息。
“整个手术过程6个小时,用生理盐水,洗出来全是乳白色液体,牛奶一样的液体。”在灌洗了45000毫升的生理盐水后,患者术后当晚恢复了自主呼吸。据了解,这也是江苏省第一例人工心肺机应用于全肺灌洗的病例。
链接什么是ECMO?
ECMO又称体外膜肺氧合机,它的原理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式氧合器(膜肺)氧合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可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也是充当临时心肺的作用,在ECMO通道建立后,患者自身心脏和肺得到充分的休息,全身氧供和血流动力学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膜肺可进行有效的二氧化碳排除和氧的摄取,驱动泵使血液周而复始地在机体内流动。为肺功能和心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时间,同时减少高氧和机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