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市影响】
1、举牌现象或难持续
保险资金在A股市场的持股比例不断攀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保险机构所持有的A股股票为602只,市值共计7362.54亿元,占总市值的比例为1.48%。从行业分布来看,金融、非银行金融、医药、房地产等板块成为保险资金整体上持股的首选。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五年保费收入将保持10%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平均每年为A股带来新增量资金约2000亿元,但考虑到万能险、偿二代等因素,险资举牌行为恐难长期持续。
2、6000亿元资金或将逐步撤退
中金公司表示,这一政策如若实施,将对激进型寿险公司的增量保费造成进一步利空。这一版征求意见稿相比于3月的规定,对新产品做了更严格的规定,否定了一切三年内存续期的产品,使增量受到极大限制。寿险公司必须销售退保在三年以后的产品(较难卖),万能险保费增速可能大幅下降。
据中金公司测算,目前A股中约有5000~6000亿存量资金来自于高现价万能险。新规若实施,来自万能险的存量资金会逐步在5年内被置换或取出。但由于新增产品进一步收严,来自这一类保险公司的增量资金恐受影响。
不过,中金公司也表示,这一政策也将对上市大型寿险形成利好。
3、资管计划监管加码重仓股面临风险
对于A股市场来说,过去几年资管计划大批量涌现,是启动一波牛市的重要助力。尤其是通过银行理财资金等多种渠道形成的高杠杆结构化资管计划,让A股市场成交量在去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伴随资管计划大幅度"去杠杆",以及各方面监管措施力度加强,A股也感受到压力。
某基金子公司负责人指出,按照监管层的要求,除了增量资管计划无法加杠杆外,存量资管计划也需要对照整改,到期延续的概率很低。一些现有资管计划重仓的个股就会面临压力。如果按要求整改,这类个股短期就会有较集中的抛压;而按照合同约定,现有资管计划仍可执行到期,但考虑到结构化因素,到期后这些资管计划展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届时会给股价造成一定心理压力。该负责人强调,投资者尤其要提防资管计划扎堆重仓的个股,由于并不清楚这些资管计划的杠杆情况,一旦需要整改或不予展期,投资者会面临股价变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