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e观察]儿童节也成“消费劫”?过六一这些消费提示要记牢(2)

2016-05-27 13:2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家长为爱购买不手软,为孩子消费可别被忽悠

上班忙,陪孩子的时间少,所以趁儿童节买个好点的礼物补偿一下,似乎成了许多家长们弥补孩子的一种固定方式。实际上,家长们并非只有儿童节才对孩子“一掷千金”。受访的几位家长均表示,现在花在孩子身上的开销确实是越来越大,有的家庭孩子一个人的开支甚至和两个大人相当。

有家长直言,只要是对孩子好的,我们都会买。可是对孩子好的就一定是健康的吗?在为孩子消费过程中,如何才能不被商家忽悠呢?

吃:“儿童专用食品”是个伪概念

消费者王先生最近发现儿子放学总喜欢在学校旁小商店买辣条,吃得津津有味。但回家吃饭时,儿子却食欲下降,时有不适。王先生仔细检查了平时儿子吃的辣条、鱼丸等食品包装袋,发现有的食品产地标识不清,有的连生产日期都没有标注。

据了解,目前,不少食品商家赚钱无底线,以“儿童专用食品”为概念高价出售。但一些所谓“儿童食品”一般却具有“四多”——多添加剂、多糖、多盐、多油,给孩子们健康成长带来隐患。虽然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规定了三周岁以下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相关要求,但国家尚无所谓“儿童食品”相关标准,消费者对商家推出的此类促销要谨慎对待。

因此,儿童食品要尽量选择正规的商场、超市购买,不要光顾地摊、流动商贩。同时,家长要注意对有单独消费能力的孩子给予正确的消费指导。“购买儿童食品时不要相信过度的宣传,营养应该从一日三餐中获得,在没有特殊情况时无需过度滋补。”

穿:购买童装要注意“四看一闻”

消费者王女士反映,近日在某服装店给五岁的儿子买了件T恤,穿上不到一天,儿子就嚷嚷身上很痒,王女士找出吊牌一看,上面除有品牌名称外,对成分等标识不清。王女士向商家要求退货,商场则以孩子已穿着为由拒绝。

“从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抽检结果看,少数厂商为降低成本,制作儿童服装使用劣质面料,童装上残留的甲醛和重金属对儿童的危害较大。”合肥市消保委提醒说,购买童装,要注意“四看一闻”。

一看标签,吊牌上应有商标、厂名、厂址、商品名称、合格证、产品执行标准编号等;二看成分标识,特别是婴幼儿服装,应首选纯棉织物;三看装饰物,有塑胶类、金属类、木制品等过多装饰物的儿童服装谨慎购买;四看色泽,深色面料产品染色牢度容易出问题,宝宝经常会用嘴去咬衣物,所以应尽量选择浅色、无印花或少印花的纺织品;一闻是注意辨别气味,拿起服装靠近鼻腔,如闻出有霉、汽油等怪味,请不要购买,以免这些过量的有毒有害化学成分对身体造成伤害。

用:香气扑鼻的花哨文具不要选

消费者杨先生在网络购物平台给女儿购买了一套文具套装,收货后发现外表光鲜的文具有刺鼻味道,而且彩纸上的“银粉”更是不停往下掉。杨先生的女儿看后十分喜爱,但使用过程中常打喷嚏、揉眼睛并引发身体不适,后证实文具为“罪魁祸首”。

“家长在给孩子挑选文具的时候不妨闻闻气味。”比如选购修正液等文具,如闻到有较大刺鼻气味,则可能是苯、甲醛等含量高。同时应对“香味”文具要当心,尽量不要选择造型奇特、香气扑鼻的花哨文具,应选设计简单、材料天然的文具。

此外,部分笔类产品造型独特或带玩具功能,备受学生青睐。但其设计可能不符合学生用品国家标准要求,一旦被儿童吞咽,可能会导致儿童窒息。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不含咬、吮吸学习用具的习惯。此外,更不要贪图省事,在街边小店购买无厂名、厂址等“三无”产品。

相关阅读:

六一儿童节 带着小朋友去游乐园乐翻天

六一儿童节全攻略 妈妈可以带着宝宝这么玩

六一儿童节带宝宝吃大餐 盘点北京5家卖“萌”的餐厅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