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市场利率与基准利率的关系
基准利率对普通居民来说没有直接影响,因为居民不与基准利率打交道,居民关心的是市场利率。市场利率就是银行之间的拆借利率、储蓄利率和贷款利率,市场利率对居民、企业才有直接影响。
基准利率对市场利率有指导作用。通常来讲,基准利率调高,市场利率相应升高;基准利率调低,市场利率相应降低。这很容易理解,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那里批发来的货币价格高了,对企业和居民的零售价当然也要提高;反之,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那里批发来的货币价格低了,对企业和居民的零售价当然也要降低。但市场利率与基准利率并不必然地同向波动,也会有中央银行下调基准利率,而有个别商业银行上调利率的情况,反之亦然。
既然是市场经济,市场参与者的市场行为完全是自由、自愿的,商业银行如果资金短缺,可以向中央银行借钱,也可以向其他商业银行借钱,谁的利率低就向谁借钱。虽然中央银行制定了基准利率,但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并没有领导作用,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不能约束各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利率。当然,向中央银行借钱有各种条件限制,如果一家商业银行不能满足中央银行制定的这些条件,只有以较高的利率向其他商业银行借钱。
通常来讲,商业银行间的拆借利率比基准利率高出0.2个百分点。如果商业银行间利率高出基准利率过高,说明市场上对货币的需求过于旺盛,货币信贷规模正在急剧扩张,货币供应超量,泡沫经济正在形成,金融体系正面临严重的系统风险。例如,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许多金融中心(美国和英国尤甚)的商业银行间拆借利率就高出基准利率1个百分点以上。
既然中央银行与各商业银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市场利率也并不是与基准利率挂钩的,也就是说,基准利率调整后,各商业银行的利率不需要立即跟着调整,是否调整、何时调整、调整幅度如何,完全由商业银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了算,因为商业银行要全面衡量调整利率对银行的收益和成本的影响,如果调整利率的管理成本大于由此带来的收益,银行当然不愿立即调整利率,而是要观察一下市场走向再作出决定。
市场利率差别很大,通常来讲,大多信誉好的银行利率低,信誉不太好的银行利率高。这个道理很简单,把钱存到信用不太好的银行风险要大,人们不愿意把钱存到那里,银行只有通过高利率揽储。由此可见,利率也代表着风险率,在同一时期比较各金融机构的利率,利率越高风险越大。读者在选择哪家银行存款时一定要考虑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