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并非所有银行都有利息
中国读者一般都会认为,把钱存银行是有利息的;到银行贷款买房子,同样要向银行支付利息。其实,世界上仍有不少银行,不管是存款还是贷款均没利息,这主要是出于宗教原因。
《圣经·旧约·申命记》第23章第20节就规定:“借给外邦人可以取利,只是借给你弟兄不可取利。”《古兰经》亦有相关的规定。教义对信贷利率的规定对金融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179年,天主教举行的第三次拉特兰会议明确规定:放贷生息者将被逐出教会。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在《神曲》里把放贷取息者放进第七层地狱。
13世纪,意大利著名教会法学家和红衣大主教奥斯蒂恩西斯(1200-1271)提出,允许放贷人向借款人收取一定的利息,以弥补假定自己把这笔钱用于投资的获利。这种观点和现代经济学的“机会成本”极为相似。
16世纪至17世纪的宗教改革改变了传统宗教思想认为利息非法的观念,法国著名神学家让·加尔文(1509-1564)为利息合法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认为,在教会内部收取利息是罪恶的,但可以对教会外部的人收取利息。他也同时强调,用于投资的贷款可收取利息,但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贷款不得收取利息。
19世纪上半叶开始,天主教才对利息解禁,允许放贷收取利息。但时至今日,一些国家仍然严格遵守教义禁止收取利息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