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和欧洲中央银行把存款利率下调为负的情况下,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多位官员却密集放风,称在今年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大。利率究竟是怎么回事?人们为什么如此关注利率?
最近,利率话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称,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在去年年底之前应该说基本上完成了,无论是贷款还是存款利率管制都已经取消,金融机构都有了利率的自主定价权。
在日本和欧洲中央银行把存款利率下调为负的情况下,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多位官员却密集放风,称在今年4月或6月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大。美联储是世界经济的中枢神经,各国都时刻关注着美联储发出的任何信息,尤其是基准利率调整消息。为何各国的利率政策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利率究竟是怎么回事?人们为什么如此关注利率?媒体报道的利率是居民的存款利率吗?普通百姓更应关注哪种利率?
要说明一点的是,本文讨论的前提是市场经济体,并且利率市场化。
1.
利率就是放贷收益率
在论述利率前,我们先说说利息。
利息就是钱生出来的钱,这好比是牲畜下的崽。其实,“资本”、“金钱”的词源就是“牲畜”,“利息”的词源就是“幼崽”。在古希腊,人们的计价单位就是牛,《荷马史诗》里就写道,求婚者许诺给尤利西斯相当于20头牛的铜和金子。
不管是货币还是债券,甚至是实物资产,把资产借给别人使用都希望获得一定的报酬,这个报酬就是投资收益。例如,你花100万元买了一套房子,把这套房子租给别人使用,月租金2000元,年租金就是2.4万元,这2.4万元就是你这一套房子一年的收益,年收益率就是2.4%。
利率是个古老的金融概念。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就有明确的利率条文了,当时农村地区的交换媒介是谷物,城镇的交换媒介是银子。谷物利率上限为三分之一,银子利率上限为五分之一。所有信贷必须订立书面契约并经官方公证方具有法律效力。当时的立法也相当人道,规定如果遇到自然灾害作物减产,应免除利息;如果利率超过法定规定的上限就是“高利贷”,所借谷物或银子可以不还。
从广义上讲,任何投资收益都可以叫利息,一年的收益除以投资总额就是“资本收益率”,也就叫“利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没有特别说明,所讲利率都是年利率。但根据习惯,我们现在所说的利率,基本上都是指存款、贷款或债券利率。对贷出一方而言,利率就是放贷的收益率。
而对于借入一方来说,利率就是使用货币的成本。假如你借100万买房子,利率是8%,你使用这100万元一年的成本就是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