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国企三年巨变:抓牢协同发展新机遇跑出“北京速度”(2)

2017-02-23 10:5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主动疏解发挥示范作用

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B4工程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各家北京市属企业发挥“先锋队”的示范引领作用,优化布局共赢发展,取得骄人业绩,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国有企业平均水平,位居四个直辖市之首。图为: 北京城建集团施工的北京新机场项目。

要“建设和管理好首都”,建设首善之区,就必须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在此过程中,首都国企主动作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4年开始,市属国企以服务首都战略为核心,加快推动国有资本从高能耗、高污染以及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退出,全年累计退出98户劣势企业。2016年北京市国资委以“三个率先”统领国企疏解工作,完善两个机制,创新一个方法,有力推动疏解平稳高效开展。关停13个市场,完成12个重点村整治,涉及近8万人。退出55户“僵尸”企业。18家市属企业承担了58项城市副中心建设项目。

为配合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大业,北京市国资系统主动减量,并于2016年8月21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劣势及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国有企业退出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为了进一步增强市属国企运转效率,要将“四级及四级以下且管理失控企业”等六类企业纳入退出名录,进行搬迁或就地关闭。当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金用于支持疏解任务和产业项目建设资金占年度预算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

北京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林抚生在部署2017年市属国企任务时也安排了去产能相关工作,具体来说,会继续完善首钢外埠钢铁产能、煤炭产能化解和太行水泥的关停工作,加快退出“僵尸”企业,重点退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吊销营业执照及四级以下管理失控的企业,全年完成50户以上企业退出任务。

 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新兴产业提供持续动能

2017年元旦起,北京主要道路环卫作业车辆将全面实现新能源化,实现零排放、零污染,并有效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这在全球尚属首次。(摄影 荀永利)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各家北京市属企业发挥“先锋队”的示范引领作用,优化布局共赢发展,取得骄人业绩,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国有企业平均水平,位居四个直辖市之首。图为:纯电动环卫车投入使用。

三年来,市国资委坚持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促进企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稳妥地推进一级企业重组整合,国有资本集中度稳步提高。截至发稿时止,实施了39个企业重组项目,直接出资企业从74家调整至44家,培育了一大批大企业大集团,2016年世界500强2家、中国500强17家,市属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年来,市国资委推动国有资本向价值链、产业链高端环节发展,加快构建首都“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完成京东方457亿元、三元食品40亿元定向增发,首钢股份资产置换方案获证监会审核通过,北汽新能源新一代纯电动汽车正式下线。

进入2016年,首都国企在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方面又有新突破。首旅集团创新“互联网+酒店”模式,收购“如家”后,成为中国第二大酒店管理集团。纺织控股更名“时尚控股”,构建时尚产业集团。京粮集团开展跨境电商,同仁堂集团探索远程医疗。

创新创业的热潮中,北京国企也在加速奔向最前沿,而且还成了“双创”的弄潮儿。中关村“创业公社”就是由首钢总公司参与创立;北人集团打造的亦创智能机器人创新园区,集会展交易、设计研发、试验检测、产业孵化器等功能于一体,目前已吸引20余家机器人研发机构和创新实体进驻。

在协同创新方面,北京国企也有新举措。市国资委加大与央企和中关村企业的合作力度,与国务院国资委制订了推动央企和市属国企协同创新工作方案,组建了中关村京企云梯创新联盟,首批达成合作项目128项。

据了解,2017年,北京将出台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在电子信息、大数据、机器人等领域促成一批新的合作项目。未来北京还将严控采购成本、人工成本、资金成本,力争全年降本增效120亿元。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