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1000天,且看北京国企如何“筑梦”(4)

2016-09-27 15:2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看成效,北京市属国企走上深化改革“快车道

2016年,北京市属国企在深化改革中疏解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2016年上半年,市属国资国企走上深化改革的“快车道”。

截至今年4月底,市属企业资产总额达3555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所有者权益总额11366.6亿元,增长11.3%,其中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7202.3亿元,增长10.4%。1至4月份,市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10.1亿元,同比增长11.9%;利润总额137.0亿元,同比增长3.4%;已缴税费总额294.7亿元,增长23.0%。

一边是不断疏解的非首都功能,一边则是正在建设中的城市协同发展。京煤集团所属长沟峪、木城涧、大安山等五个煤矿正在逐步退出,完成化解过剩产能600万吨;在京水泥企业则将全部转型为科技型环保企业,专业化处置危险废物;而以首钢曹妃甸产业园区、天津未来科技城为代表的规模化新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

创新是发展的最大驱动力。首都国企在技术创新中积极推进重点产业落地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近3年来,市属国企研发科技投入年均实现增长25%。

北京市国资委规划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优化北京国企产业布局,将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截至2015年末,在市属国企中,从事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国有资本占比超过50%。

根据《全面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市属国有企业共分为城市公共服务类、特殊功能类和竞争类三类企业。在深化国企改革过程中,分类推进改革,是针对不同功能国企的方式。“比如城市公共服务类企业,就要以保障城市高效安全运行为主要目标,具备条件的率先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竞争类国有企业,则以国有资本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具备条件的要实现在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特殊功能类企业,则以完成市委、市政府赋予的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市国资委企业改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通过市场化手段选聘经营管理者,也是根据企业功能来分类开展。对于竞争性企业首旅集团,首旅集团董事会首先聘任经理层成员,然后再由市国资委向集团董事会建议总经理人选,董事会根据总经理提名决定聘任或解聘经理层副职人员,向市国资委任后备案。特殊功能类企业京投公司,则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由市国资委向公司董事会建议总经理人选,试点后公司董事会可根据总经理提名决定聘任或解聘经理层副职人员,向市国资委任前备案。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