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破窗神器”:困境中闪现一条生路(3)

2016-07-12 09:19 成都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公交车“破窗神器”:困境中闪现一条生路

观望者/

既然可装可不装,就不装

“总的来看,各地公交公司的购买意愿并不算强”

任赟称,近两年一些外地公交公司前来考察,一些公司认为这种“神器”加了也白加,一些公司则出于成本考虑认为能省则省。负责绍兴、杭州两地“破窗神器”推广的经销商李文宝亦介绍,总的来看,各地公交公司的购买意愿并不算强。

客运大巴系统无人问津

无锡宏日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是“破窗神器”生产厂家之一,该公司总经理浦宏石介绍,目前全国自动击窗器的生产厂家有四五家,各公司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和市场,“不同的自动击窗器结构原理不同,有些使用气囊动力,有的使用火药动力,但最后的爆破原理一样。”

宏日科技公司的产品主要在深圳、天津、上海、广西等地推广,去年一年的销售量为2000余套,数量算不上可观。浦宏石说,现在安装“神器”的多为公交系统,独立的客运大巴系统出于成本考虑,基本无人问津。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即便是公交系统,也是持观望态度者居多。浦宏石与公交集团交涉时,发现“一些负责人能够接受,说这个东西很好,有的愿意安装一部分,但也有的说这个东西没用拒绝安装。”浦宏石称,有些地区是在出过事故后才进行加装,有些领导则认为相关事故不是天天有,甚至一个月、一年都不见发生一次,又何必安装?

中汽客汽车零部件(厦门)有限公司同样生产“破窗神器”,销售部区域经理许燕山说,一旦某地出现安全事故,公司一个月能卖出两三千套“神器”,而一旦过了“这阵风”,一个月就只能卖出几百套“神器”。

许燕山介绍,大约2/3的公交客户态度矛盾,一方面他们认为“神器”的确有助于降低交通风险,另一方面又担心乘客误操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他们觉得既然可装可不装,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们卖产品,却需要借助事故来营销,用的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方式,我们也觉得很悲哀。”许燕山说,只要没有事故发生,无论他说得多么天花乱坠,对方都不搭理。

“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就是无法估量的,生命的价值,不是几百套装置的钱可以衡量的。”浦宏石说。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作者:刘木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