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盘点中国经济五大热词(5)

2015-12-31 09:31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2015,盘点中国经济五大热词

C919破茧成蝶

实习记者 范晓

11月2日9时45分,国产C919大飞机在上海惊艳下线,这是自2008年中国宣布将自造大飞机后,这款背负着中国高端制造业梦想的大型飞机首次整体亮相,成为继波音737和空客A320之后,全球70吨级干线客机市场第三位强有力的竞争者。

在中国商飞浦东总装制造中心,空气中掺杂有些许海水的咸味。作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于2008年开始研制,计划于2016年首飞。

“目前很多飞机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天天在天上试飞。C919经历了将近七年的时间,做了大量设计、计算、测试,我肯定愿意第一个坐这架飞机。”中国商飞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感慨地说。

他的此番感慨,不仅缘于情感因素,更来自于对国产大飞机的“技术自信”和“安全自信”。据介绍,相比竞争机型,C919“更安全、更经济、更舒适、更环保”,尤其客舱空间具备较大的优势。

平时坐飞机,旅途中最痛苦的莫过于遭遇气流时的颠簸和飞机快速爬升时带来的耳压变化。而乘坐C919时,这些不舒适的体验将被有效降低。C919的客舱结构增加了减震系统,能够尽可能地缓冲飞行中的颠簸,同时在客舱内壁设置了单独的通风口,以更好地调节机舱内的气压变化。

为了国产大飞机“首秀”,设计团队通过反复试验比对,努力将飞机设计实现最优。比如:在机头部位,相比波音737和A320所采用的6块挡风玻璃的设计,C919的机头只有四块大面积挡风玻璃,这不仅显得“眼睛”更大,更美观,驾驶员的视野也更宽广了;客舱采用更宽阔舒适的座椅,给乘客带来更舒适的飞行体验。

胡师傅是有着35年工作经验的高级钳工,在他手中诞生了近10万个飞机零件。“我们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自主研发,不照搬欧美公司,所安装的每个零件都精益求精。”

中国商飞大型客机C919项目常务副总设计师陈迎春有着同样的自信:在C919项目设计上,飞机总体方案自定,气动外形由中国自主设计、自主试验完成,飞机的机体从设计、计算、试验到制造全是中国自己做的,系统集成也是由中国自主完成。

在评价一个新机型是否成功时,订单一直都是重要的指标之一。截至目前,C919大型客机已经收获来自国内外21家客户的517架订单,客户包括国航、东航、南航、海航等航空公司,以及工银租赁、建银租赁公司等航空租赁公司,国外客户包括美国GECAS和德国普仁航空等。

随着C919首架飞机下线,大飞机即将与高铁、核电并列成为中国高端制造的“三驾马车”。有了高铁、核电的成功经验在先,大飞机的国际化道路有望走得更为顺畅。未来,蓝天中翱翔的将不仅只是波音和空客的欧美客机,国产大飞机也将冲上云霄,展翅高飞。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