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盘点中国经济五大热词(4)

2015-12-31 09:31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2015,盘点中国经济五大热词

金融国际化提速

本报记者 孙奇茹

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作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之后“入篮”的第五种货币,人民币“入篮”,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认同,是人民币全面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里程碑。

“从宏观的象征意义上来看,中国此次‘入篮’的意义堪比当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甚至意义更大。”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评价。

的确,在2015年最后一个月落地的“入篮”消息,也成为中国金融市场近年来加速改革的完美批注。过去一年,放开利率管制、调节人民币中间价机制、赴海外发债……中国金融市场和监管层几乎一刻也没闲着。

首先是逐步放开利率管制。过去一年多,央行利用2014年11月开始的5次降息窗口,将存款利率上限从最初的1.1倍,逐步扩大至1.2倍、1.3倍、1.5倍,并在今年8月取消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上限。10月23日,央行宣布取消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至此,历经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基本完成。

此外,作为利率市场化最重要制度保障的《存款保险制度》,也在今年5月正式开始实施。

为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央行今年首次赴海外发债。10月20日,央行首度走出国门,在伦敦成功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央行还通过调整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先后放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不断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正如“入世”倒逼国内政府和企业改革转型一样,加入SDR也将成为深化国内金融改革、促进相关主体加速创新的动力。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对国内金融机构来说,与国际市场竞争相对隔绝的“好日子”结束了,但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也来临了。

加入SDR,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将产生影响。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提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人民币,以及用人民币来广泛地开展各种交易,未来持人民币出国旅游、购物时进行兑换和支付会更加方便。

值得注意的是,“入篮”并非一劳永逸之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SDR货币篮子每隔5年进行一轮新的评估,已进入SDR货币篮子的主权货币达不到规定条件可能“出篮”,新达到SDR货币篮子条件的主权货币将“入篮”。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和金融发展获得“入篮”新机遇的同时,新的挑战已经在路上。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