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传奇不倒
数十年来,美国前总统老布什、里根夫妇,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马耳他前总统阿贝拉,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罗格的夫人安妮·博维因……一系列外国元首等世界政要及家人们,都穿过红都的衣服。
而在国内,红都一样创造了夺目的业绩。凭借红都金字招牌,无论是服务于重大的政治场合,还是以高端定制的面貌出现在市场之间,红都都令人信赖。
虽然如此,但红都的掌舵人张培依然保持着一份清醒。他告诉千龙网记者,红都品牌最重要的资产就是特定历史历练下的红字招牌和量身定制的手艺。红都品牌与技术是其他企业无论如何投入也换不到的资源,这是红都在服装界中独一无二的优势,更是红都的定位所在。
他进一步指出,金字招牌也好,顶尖技艺也好,在这背后我们都能发现一股股工匠精神的血液流淌在一代代红都人的血脉间,无论什么时候,这种工匠精神既不能丢,更要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这或许正是红都传奇的密码。
高黎明刚开始只是一个电梯工时,就几番申请下到裁缝车间,从窝裤脚、缝扣子学起,握枪的手开始拈针拿线,别人午休的时间高黎明都拿来练习手艺,终于日渐熟练,被选拔到田阿桐的车间培训,最后在考试中夺冠,得以留在田老身边——几经辗转,他终于成了田阿桐的徒弟。
田师傅很严厉,带徒弟的方式还特别奇怪——高黎明做一件衣服,正做时师傅来瞧了一眼,什么也没说,走了。完工了,把衣服挂在胸腔上,高黎明心里挺美。田师傅来了:这儿,不对,拆了,重做。衣服拆得一片一片,比当时做衣服时还费劲,不仅挨训斥,还损失奖金。高黎明委屈得想放弃。但他最终没放弃,手艺越来越好,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跟着师傅给国家领导人量体裁衣,日后更成长为红都的一个大师。
另一个红都大师蔡金昌,作为红都设计研发中心主任,在近40年职业生涯中,对制版工艺流程、西装版型不断创新,制作的男式正装受到了国内外顾客的欢迎。
不过,在眼下,在现代大工业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些传授手艺正在遭遇生存难题——或者是囿于生产率低下,或者是因缺乏标准化,一手传统手工艺正遭受着机器工业的碾压。
对此,蔡金昌有他的看法。一方面,红都在紧跟时代的步伐,比如如今红都车间的机械化程度高了,省工省力,但另一方面,遇到特殊体型的客人,在关键时刻,还是得靠传统手艺。
过去,蔡金昌曾为日本某株式会社的社长制装,这位顾客患有小儿麻痹,两条腿长度不同,蔡金昌采用身体两边分开制作的方式,先做出一套给客人试样子,结果穿上后十分合体。这位社长当时告诉蔡金昌,你们的工艺比我们最好的品牌还要好,特别满意!他一下做了十几套。之后,他又来过红都3次,每次都要定上20多套西装。
“像这样的特殊情况,电子排版是指望不上的。”蔡金昌说,掌握这门手艺,至少需要几年的功底。
张培表示,红都传奇的生命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红都工匠精神的延续度,守护好红都的工匠文化,认准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在坚守的前提下随机应变,振奋起来的红都势必将再次迈入大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