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伏天比往年长,7月17日到26日为初伏,7月27日到8月15日为中伏,8月16日到25日为末伏。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阶段,身体仿佛要接受一场“大考”。能不能顺利通过“考试”,不仅要看平时的身体素质,更要看有没有健康储备和心理准备。为此,本报邀请权威医生和养生专家,制定了一套顺利度过伏天的“通关秘籍”。
伏天当中,什么脏器最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张艳告诉记者,高温时期人们的饮水量增多,白昼时间延长,我们心脏的负荷比平时要大很多。所以,心脏是伏天最累的季节,因此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慌心悸的现象。此外,伏天出汗较多,人们的血脂水平较高,血黏度增加,再加上空调冷气的刺激,人们又因此容易突发心梗,严重的甚至诱发猝死。所以,心血管疾病在伏天往往迎来一个小高潮。
张艳建议,给心脏减负,避免心血管事件,人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有高血压病史的,每天监测血压,不能因为天热、血压水平较为平稳就疏忽大意。
2. 避免熬夜,让身体每天有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是减少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3. 避免大汗淋漓。有相当多的心律失常,出现在伏天运动、大量出汗的时候。所以,即便平时有健身习惯,也尽量不要在伏天大汗淋漓地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4. 适量补水。中老年人应该在早晨起床、晚上入睡之前、三餐前后有意识地补水。平时有高脂血症的人更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