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于下行周期,有些不良资产是很正常的。”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向财新记者表示,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为1.75%,是近十多年来相对较好的时期,未来可能还会小幅上升,预计在1.5%到2%之间。
6月30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2016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宗良在发布会上发表了上述观点。
《报告》认为,受宏观经济下行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影响,预计三季度中国上市银行资产、负债增速进一步放缓,局部风险加速暴露,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至1.9%左右,净利润同比增长1.5%左右。
目前,银行业正面临着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持续“双升”,不良ABS的启动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的资本压力。5月19日,招行、中行两家银行同时发布首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文件,发行规模分别为2.33亿和3.01亿元。
“不良资产证券化开辟了一条市场化的不良资产处理的方式。”宗良表示,中行与招行发行ABS都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实现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间的对接,长远看来也有利于融资结构的改善。
《报告》显示,美国经济自2015年第二季度以来经历了减速增长,2016年第一季度实际GDP年化增长率仅0.8%,美国经济复苏明显放缓。
“如果美国经济仍然保持稳定的增长,我们预计今年美联储将会有一次加息。”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王有鑫认为,美联储并未排除2016年内加息两次的可能性,鉴于英国脱欧的后续影响,将影响美联储年内加息的进程。
对于英国退欧对中资银行的影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熊启跃表示:“从中资银行的角度来看,我们在英国的外资银行中,体量并不算很大,总体上来看影响是可控的。”
熊启跃认为,英国脱欧主要对欧洲大型银行产生影响,目前欧洲大型银行的股价暴跌,跌幅明显高于欧洲整个股指的跌幅,且很多银行的评级下调,将对其融资成本造成很大影响。
关于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下半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较多,国内经济短期扭转困局难度较大,预计三季度GDP增长6.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