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思
纤弱的枝条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着轻柔的身姿,碧绿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如织的游人沉浸于旖旎风光中,还不忘用镜头记录着撩人的春色。
周末闲逛,小园一隅的景色,让我的思绪穿越时空,回到那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丝毫不吝啬笔墨,为杨柳浓妆艳抹。婀娜多姿的杨柳,恰似在诗词的浸润下生长出来的树种,浑身散发着诗情画意。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唐诗宋词中的杨柳各有千秋。那时懵懵懂懂的我,难解其中味,迫于教书先生的尺子,不得不将其背的滚瓜烂熟。
赏析,也是根据教案的说辞照本宣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颂扬柳之纤柔娇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吟咏离情别苦;“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更是以柳喻留,无声胜有声。
灌输式教育,有的是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
杨柳不仅扮演着文化使者,传播着知识,还是我幼时成长的“伙伴”,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柳枝看似无用,其实无用之处乃大用。折几根翠绿的枝条,用学习刀具将其切割成约7厘米长的细小木棍,在柳枝皮上精雕细琢出形状各异的标识。课间休息,几个小伙伴一起,在课桌或地上画一个圆圈,再把攥在手里的小棍子“哗”地一下撒在圈内,然后尽最大可能获取圈内的小木棍,每次只能动其中一根,且须保证其他小木棍不被触动,一旦触动就换下一个小伙伴玩儿。谁挑出的小木棍多,谁就是胜利者。
小小的“挑棍”游戏,不仅锻炼了手工制作能力,还有益智的功效。挑棍要胆大心细,撒棍也要把握好度。用力小,小棍子密密麻麻地堆在一起,稍不小心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用力大,小木棍散落在圈内的寥寥无几,可能颗粒无收。只有用力适度,才能保证小木棍全部落在圈内,且最大程度增加小木棍间的松散度,获胜才会顺理成章。
除了“挑棍”,还喜欢在阳春三月,折些柳枝,插在门前屋后。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枝插在湿润的土壤里,短短几日便能成活,为农舍添一抹绿,那种收获的喜悦更是溢于言表。
杨柳,为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