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白石山
“人在云中走,宛如仙境游。”这是人们对白石山的评价。
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涞源县境内,主要包括白石山、十瀑峡和拒马源,园区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白石山雄踞八百里太行山最北端,主峰高2096米,位于涞源县城的东南方。
登临山顶,东南远眺是狼牙山,西边望去是五台山,东北方向的群山就是燕山山脉,历来有“三顶、六台、九谷、八十一峰”之说。白石山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张家界之秀于一身,峰高谷深,峰林壁立,松石奇诡,岩崖峥嵘,气象万千。
白石山因山体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有峰林、怪石、绝壁、峡谷、瀑布、森林、云海、佛光、长城、庙观等景观,地貌奇特,结构复杂,自古就有“洞天福地”的美誉。
初春四月,白石山仿佛娇艳的水粉画,黄绿、淡绿、深绿、墨绿,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美;粉花、红花、黄花、白花,百花争奇斗艳,蜂蝶飞舞,鸟儿鸣唱。远处山谷里,一个个小村庄绿树环绕,蜿蜒起伏的山巅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金黄色迷人的色彩,与峡谷、红花、绿树、蓝天,融合在一起,成为最生动的色彩语言。
白石山上的石峰,看上去斑驳酥脆,在岁月的雕琢侵蚀下,造就了独特的形态。或孤立单一如石柱,栉风沐雨耸立万年;或如飞来仙石,悬立高峰石柱之上。峰壁大都直上直下,山石有的像姜太公钓鱼,有的像飞来之石,还有的像小熊、猴子、狮子……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最奇的是双雄峰山腰的一块石头,山体直上直下,中间有非常小的一个坎儿,恰恰就在这个坎儿上,四面不靠的立着一块石头。石高两米左右,宽一米多,就像粘在山体上,仿佛大声咳嗽一声,都能怕把它震下来。
运气好的还能遇到雾海。悠悠白云,流连间,群峰瞬间不见。薄云游荡,肆无忌惮。顷刻间,群峰的腰间缠绕着白雾裙带,或白雾飘绕,似纱巾将奇峰包裹其上,只露出点点峰尖,风情万种。万状千姿的秀峰,在云海里时隐时现,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磅礴豪迈。
据说,白石山的雾海通常会在夏季出现,看来此行来的还不是时候。
白石山是大理岩峰林地貌,上部的白云岩盖层形成于10亿年前的海洋环境,下部为肉红色的花岗岩基座,中上部为白色大理岩,呈现“双层地质结构”。白石山的纹理非常细腻,有的像摞着的巨大纸张,或像一摞摞硕大的杂志层层堆积,更像书库里的图书整齐码放,有的还像翻开的书页,似乎风一吹就跑了。
历经两个半小时的峭壁栈道以及隧道土坡的行走,穿过地壳运动形成天然狭长的石缝,终于到达盼望已久的玻璃栈道,我轻轻迈步,踩在玻璃上面,看脚下透明的悬空山谷,小腿开始发软,心慌慌的,怕万一玻璃碎了掉下去。
“玻璃栈道每平方米承重达一千公斤,掉下去根本不可能。”景区工作人员笑着说。我如释重负,轻松地在栈道上前行。
白石山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中石器时代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分列拒马河两岸。白石山在战国时期为燕赵两国的分界线,宋辽时期的国界线,地理位置尤其重要,山高峰险成了天然屏障。白石山的北侧还有明代遗存下来的长城,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山多白石,连峰纵拔,秀列若屏,时有晴云游曳其上之说。”雄奇的白石山,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让人流连忘返。
此行来白石山,虽然没有看到云海,却让我对其跌宕和不凡增添了另外一层渴望。
白石山,夏季再相约。
姥姥的缝纫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柔情寄与谁?我用这首孟郊的《游子吟》来祭奠姥姥,纪念她的缝纫故事。
今年3月15日,姥姥走了。我们在一个小盒中,发现了她的几件心爱之物,其中有一枚顶针,一下子勾起了我许多回忆。
姥姥有缝纫的好手艺,她最珍视的物品,就是那台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缝纫机了。我对姥姥最深刻的记忆,就源自这台缝纫机。
从记事起,我每年冬天穿的棉衣、棉裤,都是姥姥用这台缝纫机做的。2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棉衣的样式和布料的花样,很漂亮,很保暖,更是耐穿。
我们兄弟姐妹五人,每个人小时候穿的棉衣,都是姥姥缝纫的。长大后,我还曾经学着用缝纫机,可总怕扎到手,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头昏眼花了。可是60多岁、患有驼背的姥姥,还要为我们赶制棉衣,那瘦小的身材要伏在缝纫机上几天几夜。现在回想,实属不易。
姥姥总是念叨这台缝纫机,叮嘱我们要爱惜,绝不可以处理掉。我总是很好奇。
长大后,姥姥才告诉我它的来历。那时候,姥爷在外从军,姥姥一个人在北京照顾着一大家子人。她虽没有读过书,却是个性格倔强、精明能干的女人。当时,前线需要一大批手套,部队就号召妇女在家扎手套,每扎一副手套可以得2毛钱,这样既可以支援前线,又可以换钱养家。可是姥姥家里没有缝纫机,当时一台缝纫机要200多元钱,家里没有足够的钱去买。于是,姥姥想了一个办法,向部队领导申请,免费为部队缝纫1000副手套,用这些手套换一台缝纫机。通过争取,这个想法得到了批准。于是,姥姥日夜赶制手套,最终换来了这台机器。后来,这台缝纫机就成了姥姥支援前线的战斗武器,也成了养家糊口的生产工具。
姥姥用这台缝纫机为战士们扎手套、做鞋垫,为家里织补衣物,用换来的钱抚养子女,为孙儿孙女制作棉衣。
时至今日,我终于理解姥姥为何如此珍爱这台缝纫机,它不仅是一台机器,更是姥姥撑起一个家的见证。姥姥用它缝补出的是一段家史,织出了几代人心中共同的情结。
至今,这台缝纫机保存完好,看到它,我总会回想起儿时的棉衣,一阵暖流涌上心头。
姥姥是一个家庭主妇,靠着勤劳的双手,撑起了一大家子。姥姥不识几个字,却供养子女读书成才。我羡慕她,不枉今生,做一个在外能够服务社会的有用之人,在家是个持家有道、扶老携幼的主心骨,能够这样,一个女人一生也就知足了。
榆钱儿
冬去春来,一转眼,就到了四月。
今年的春天来得早些,迎春、碧桃、桃花、杏花、樱花、梨花竞相开放了,和暖的风吹绿了岸边的杨柳,吹皱了一池一潭的春水。各色各样的风筝,挂在蓝蓝的天空,摇曳多姿。
原野上,拽着风筝线跑得满头满脸汗水的少年,见自己的风筝还没有其他人的高,就又一路烟尘的逆风而去了。
公园路边,一堵正在施工的矮墙上,一株榆树,长了满枝满丫的榆钱儿。一个老人站在上面,左手向下压着树枝,右手向下一捋,一手心的榆钱儿就落到了腰间的布袋里了。当这位老人还要向更高的树枝去捋榆钱儿的时候,被保安给劝下来了。
看到他远去的背景,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香喷喷的榆钱儿饼。
我家在村的最西边,东边一条路,路的两边全是枣树,不知从什么时候,在众多的枣树林里长出了几棵榆树,其中一棵长势旺盛,只两三年间,就成了碗口粗细的大树了。当我们翻盖新房与院墙时,这棵树就盖在墙外,保留了下来。
春天,当杏花落了,新芽爬上枝头染成淡绿如烟,正是榆钱儿挂满树头、串串垂绦的时候。
下午放学了,阳光西斜,已经不能么刺眼了。妈妈下地干活还没有回来,我跑进院子,到屋里拿出簸箕,先登梯子上东厢房,然后快速从厢房爬上南墙,来到榆树下。树枝不高,我站在墙上触手可得,先抓了一把榆钱儿放到嘴里,微甜,绵软,青青的味道,成了我童年深刻的记忆。
只几下,我就捋下来满满一簸箕的榆钱儿,然后飞快从房上下来,找一个大盆,将一片片和小铜钱相仿的榆钱儿洗干净,泡在清水里。没过多会儿,妈妈回来了,见我摘了那么多榆钱儿,高兴地摸了一下我的头,以示鼓励,然后放下工具,洗完手,就用玉米面与黄豆面和面,放点盐,放点小葱,然后将榆钱儿和进去醒着面。
醒面要好一会儿。妈妈趁着这工夫,将家里的锅洗了,放上冷水,抱来柴禾,将灶台里的火点起来。我就爱给妈妈烧火,尤其喜欢通红的灶火烤着脸的感觉,这时会主动跑过来,拿一小登坐在灶门口,一节一节将柴放入火中。
不一会儿,火开了,妈妈将细玉米面放入水中用勺搅动,当水开了两三次后,妈妈会让我将火压小。玉米面醒得已经差不多了,妈妈把盆拿到灶台上,用手抓起一块玉米面,双手来回的揉,然后打开锅盖,将玉米面贴到热的锅边上。等锅的一圈全部贴上后,妈妈就会亲自看火,因为火候很重要,玉米粥既要好吃,榆钱儿饼也要香脆。而我,就在暮色中跑出家门,与小伙伴们疯玩去了,直到炊烟飘起,才会在妈妈的叫声中,跑回家去。爸爸与姐姐这时节已经回来了,我们吃着香脆的榆钱儿饼,喝着粘香的玉米粥,桌上摆着时令的小葱、小水萝卜等蔬菜,一家人,吃了一顿大自然的馈赠。
现在,老家因建设需要,改变了模样,农村的往事只能在文字和照片中找寻了。我很感谢可以生在农村,那里有我丰富多彩的童年。
留在西双版纳的电瓶车
108349公里,这是父母在我26岁生日那天来西双版纳看我时,送我的那辆电瓶车上显示的公里数。
唐僧西天取经走了十万八千里,而我用这个数字,丈量了西双版纳万达项目近60万平方米的主题公园施工区,一遍又一遍。
那是我2013年入职后的第一个项目,一干就是三年。因为施工道路泥泞,我的电瓶车经常陷入泥坑中,电瓶也烧坏过好几次。虽然换一个电瓶的费用,都可以买一台二手的电瓶车了,但我从没想过要抛弃这个“老家伙”。
我的电瓶车陪我看过午夜的星空,迎接过黎明的朝阳。有时候加班通宵,它也会默默守候在办公区外,静静为我站岗。
因为施工场地太大,它还要随时发挥运输车的作用,时而拉水泵,时而拉雨棚布,时而带工人穿行。
去年9月,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盛大开业,曾经走过无数遍的施工场地,如今变成了媲美迪士尼的大型游乐场,而我也去了更需要我的地方。
当我离开西双版纳那一刻,这个“老伙伴”无法再和我一路前行,它遗落在这个城市,成为我青春里最美好的一件纪念品。
漫谈怡贤亲王祠戏台
白家疃村位于海淀区西北温泉镇内,村里有座怡贤亲王祠。
怡贤亲王是清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名允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被赐封为怡贤亲王。生前,其王府在王府井帅府园。
清康熙年间,白家疃村重修了村内东岳庙,并建祭祀戏台。怡贤亲王去世后,东岳庙改成怡贤亲王祠。如今,怡贤亲王祠是海淀区白家疃小学。
怡贤亲王祠戏台位于祠堂山门外大约80米,坐北朝南,戏台口对着山门。戏台为砖石木料,双脊勾连搭式结构,屋顶是青色筒瓦屋面卷棚顶,铃铛排山箍头脊,戏台敞亮式一间。台基座高1.2米,台口阔宽7.4米,进深5.5米,台口两端红漆立柱,檐枋木彩绘,围矮护栏高0.4米。后台宽阔三间扮妆房,设有上场门和下场门。
当年,戏台是为搞祭祀仪式而建,后来村里赶大集庙会邀请戏班演乡戏,娱乐百姓。今天,戏台只是装饰古建筑,戏台与山门之间的空地,成为白家疃小学和白家疃村幼儿园的活动操场。
怡贤亲王祠,2001年11月被定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的白云比白云还白云
这里的白云真白啊
白得好像漂白粉漂过似的
白得仿佛仍然在泉水里浸着似的
而清风还在梳理它
一尘不染的发鬓
白得比山高,比海深
比白云还白云
白得露骨,粉嫩,失真
这里的白云,才是真的白云
才名副其实,恰如其分
让你不得不怀疑
你的眼睛出现过问题
或者以前见过的白云
只是一个虚伪的名字
这里的白云无论聚拢还是散开
都是一片一片地白
一朵一朵地白
一丝一缕地白
一点一滴地白
白得纯洁,认真,乱了方寸
不像其他地方的白云,脸上
始终蒙着一条遮羞的灰纱巾
许多年我没见过这么白的白云了
像失散已久的亲人
突然相遇,不敢贸然相认
白得、晃得我心里空荡荡的
走在山坡上
一脚浅,一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