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场调整疏解和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6-11-25 08:4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11月25日讯 11月24日,千龙网记者从北京市召开的全市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和市场调整疏解工作经验交流推进会上了解到,2016年1-10月,全市已完成72个市场的调整和疏解,全市市场调整疏解工作稳步推进。

据介绍,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首都核心功能的总体部署,各区政府积极落实属地责任,市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和协调,市区联动,市场调整和疏解工作稳步推进。1-10月,全市已完成72个市场的调整和疏解。《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6年重点项目》中,动物园地区12个市场,已完成7个市场的疏解;大红门地区45个市场,已完成25个市场的疏解;雅宝路地区15个市场,已完成6个市场的疏解;百荣世贸、永外城已将物流功能外迁。

市场调整疏解将有效助力首都核心功能优化和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商品交易市场为北京经济发展和方便市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站在首都发展的全局和高度看,很多市场如今已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利于北京环境建设、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要求,不符合首都未来发展方向。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必须完成的历史重任,推进区域性批发市场功能疏解转移,推进存量商品交易市场调整提升,实现腾笼换鸟,瘦身健体,提高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将助力非首都功能疏解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更好地满足群众生活服务需求。

同时,市场调整疏解将促进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商品交易市场是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流通的重要载体,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日常生活,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在推进区域性市场疏解的同时,对满足百姓日常生活需求的市场推进转型升级,完善市场安全设施,提升交易方式和交易环境,引导市场信息化、定制化和平台化发展,发挥其引导生产、扩大消费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市场调整疏解可以提升便民服务保障水平。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区域性市场的同时,积极利用腾退空间合理布局便民服务网点,充分运用规范化、连锁化新业态保障市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供给,拓展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发展空间。对于农副产品市场,市商务委要求各区按照“升级为导向、建关相结合”的原则,以规范、改造、升级为主;对确需撤除的农副产品市场,要提前谋划补充和替代措施,保障市民基本需求;对蔬菜零售网点空白或不足的社区,要制定解决方案和计划,补齐蔬菜零售网点,对短期内不能通过开设固定网点解决的,要择优遴选蔬菜车载车售企业进社区。

【相关链接】

2016年1至10月北京市实现市场消费总额1.59万亿元

2016年,北京市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增长,推动商品消费、服务消费融合发展。2016年1-10月,北京市实现市场消费总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7.5%。

北京市前十月新增便民商业网点1650个

2016年以来,北京市连锁经营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网点连锁化率进一步提高。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市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等8项基本便民服务网点连锁化率较2015年底提高了5.1个百分点。

北京有望于2016年底前完成蔬菜零售等行业24项规范的制修订工作

2016年以来,北京市商务委通过制修订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开展行业标准规范宣贯工作;不断加大岗位技能培训力度等方式,进一步规范化发展、稳步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工作。

前十月北京市已完成72个市场的调整和疏解

2016年以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市场调整疏解和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的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北京市44家老字号门店成为首都离境退税商店

2016年以来,北京市市场主体品牌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市共有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位列“2015年中国连锁百强”,位居全国城市之首。

责任编辑:宗晓丽(QF00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