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钱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 孙中山和其日本知己的故事(图)(3)

2016-11-10 19:40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孙中山的日本知己

只为孙中山而拍的武昌起义影像

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梅屋庄吉生意由照相馆“升格”为电影院,在新加坡,拥有了一家1200座位的电影院。这是他“触电”的开始。1906年,当36岁的梅屋庄吉回到日本时,已经是拥有50万日元(相当于今天4亿日元)的巨富了。从此,他进军电影业,创办了“M百代商会”(M是梅屋庄吉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成为后来著名的影业公司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的前身。

1913年,已经是民国二年。这一年2月,即将卸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抵达日本。梅屋庄吉在东京见到了这位老朋友。梅屋庄吉把孙中山带到浅草电影院,两个人在空荡荡的观众席中落座。灯光灭时,银幕上出现的竟然是武昌起义的壮阔场面,飞逝的弹雨、冲天的炮火、激烈的巷战、风雨中的行军……从孙中山的视线里一一闪过。孙中山没有亲历过武昌起义,所以银幕上的一切,让他感到无比的新奇。影片的结尾,居然出现了孙中山的影像。那是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宣誓仪式。银幕上的孙中山,和银幕下的孙中山,让梅屋庄吉感到有些恍惚。他知道,电影是造梦的工厂,银幕上的雪白花点,更凸显了故事的梦幻性质,但他知道,镜头里的一切都不是梦,而是无比真实的现实。他要把这个现实保存在一个保鲜盒里,永不变质,那个神奇的盒子,就是电影。

梅屋庄吉一收到武昌起义成功的电报,就决定拍摄一部电影。他立刻派摄影师荻屋赶赴武昌前线,实地拍摄了大量第一手镜头。这部纪录片共投资17万日元(相当于今天1亿日元以上),也算是“过亿大片”了,但梅屋庄吉没有想过用它收获任何票房。他是为一名观众拍的。在他心里,只有一个人,才是他的真正观众,只要这个人看到这部影片,他的所有付出就有了最丰盈的回报。这个人,就是他挚爱的朋友孙中山。

孙中山目不转睛地“目睹”着那场革命,他的心里一定汹涌着无比复杂的情感。革命是一条不归路,他从29岁出发,就再也没有回头,如今已经走过了16年。16年中,他策划了十次起义,却无一成功,而这次“计划外的革命”,却成了击垮这个腐朽王朝的最后一拳。坐在黑暗里,唯有银幕上的画面光明闪亮,就像他脑海里的记忆。尽管他没能置身那场起义,但银幕上的每一个镜头,都与他的青春、热血和疼痛有关。画面上波澜起伏的火光,他是真正的引爆者,他引爆的引信,在经过了一段迟滞之后,那火药才真正地爆炸。

影片放完了,孙中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对梅屋庄吉说:“请再放一遍。”

那一天,他不知看了多少遍。

梅屋庄吉干脆把这部拷贝送给了孙中山。

孙中山说:“这是民族与革命的记录,将长久地流传于后世。”

责任编辑:宗晓丽(QF0010)  作者:祝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