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工程建设助力所在国经济发展
国际部领导走访慰问境外员工家属
2010年建设莫桑比克农业加工厂项目时,城建国际项目团队有31名管理人员、80名中国工人,500名当地工人。
2012年莫桑比克农业园项目,管理人员下降到8人,中国工人减少到16人,当地工人依然是500人。
“随着海外项目管理日益成熟,劳务用工本土化成为趋势。” 国际化的“五彩团队”计划成为城建国际亮点,城建国际副经理罗伟说认为,支撑企业海外开疆拓土的一个重要保障是当地员工的使用,不同肤色、不同国别的人纳入项目管理,既为当地带来了大批就业机会,又将他们培养成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胡晓鹤曾是城建国际布隆迪项目的负责人,如今是城建国际项目管理中心负责人之一。2011年奔赴布隆迪前,胡晓鹤通过面试和笔试的方式优选了国内23名技术工人,并安排每名技术人员要带10名左右的当地工人。
“我们管理人员只有四五个,必须发动当地人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聘请当地人做翻译,这一举措帮助我们不少。”胡晓鹤说。
项目部让当地翻译与中方管理人员一起办公,实现融合办公。“别小看这个措施,让当地翻译觉得我们和他们是平等的,他也会帮我们一起把工程干好。”胡晓鹤说。
这名翻译帮助项目找到当地为数不多的水电工人,并联系检测机构对工程进行验收检查,这些要是中方管理人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同时日常的工人培训翻译也起到重要作用,如今一些当地工人能够独立完成施工作业。
印度尼西亚是罗伟分管的市场,这里目前正在进行高速公路、400米超高层等一系列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工程建设。
“目前我们印尼分公司8名成员中有一半来自于当地,其实中国企业走出去绝不能只靠自己的团队,当地人无论从熟悉国情到政策都比我们有先天优势。”罗伟说。
这4名当地员工中,3人有从事建筑业十年以上的经验。而在选人用人上,财务、造价等关键岗位的国际化可以帮助企业打通当地资源节点,便于更好承揽工程和市场开拓。
塞拉利昂滨图玛尼酒店中当地员工担任的大堂经理更是获得城建国际优秀员工称号。“干好国际工程,不仅要用当地人,更要用好当地人,让他们与自有职工同等待遇,管住人不难,可管住心绝非易事,我们要让城建文化植根于当地人的心中,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李道松说。
相关链接:
刚出炉的美国《工程新闻记录》2016年度“全球工程承包商250强”中显示,北京城建集团位列全球大承包商第37位,国际大承包商第171位,连续三年排名大幅上升。6年时间实现国际工程从量到质的嬗变,北京城建集团正在践行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龙头企业的责任与使命……
通过管理流程再造,三大体系人才成长通道,团队文化构建,城建国际海外工程管理的手段在六年发展中取得了长足进步。集团通过实现管理的自动化,提高了国际工程管理效率。真正的让制度打破企业发展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