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一座崛起的地下水城
——北京槐房再生水厂工程建设纪实
槐房再生水厂工程,位于北京市西南部,临近马家堡西路和槐房路,北侧为南环铁路,南侧为通久路。规划流域范围西起西山八大处,东至展览馆路,北起长河,南至丰台,包括花乡、卢沟桥乡、石景山乡部分乡域地区,流域面积约137平方公里。
该工程是北京市第一座全地下再生水厂,也是亚洲最大的主体处理工艺全部处于地下的再生水厂工程。整个工程东西最长达805米,南北最宽处为519米,包括45个建、构筑物。地下部分占地面积16.22万平方米,为地下两层、局部(管廊)地下三层,水厂地面景观建设槐房湿地保护区。
水厂规模为60万立方米/日,再生水处理系统采用世界先进的MBR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IV标准,同步在厂区内采用热水解+消化+板框脱水的污泥处理工艺,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
建成后的槐房再生水厂,全年满负荷运转可将近两亿立方米的污水转化为可利用的再生水,相当于100个昆明湖,堪称正在崛起的“地下水城”。
图|荀永利 文|千龙网通讯员 谭禄宏
乾隆所撰《重修马驹桥碑文》记载“水自南苑出者二,其南源曰团河,其北源曰一亩泉。” 一亩泉河水清澈、甘冽,蜿蜒九曲向东南,在旧宫与凉水河相汇,至清末改名为小龙河。
250年后,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西路小龙河槐房段南岸,“一亩泉”石碑依然竖立,湿地美景却消失在残河污泥间。
2014年8月11日,槐房再生水厂项目正式动工,翘首期盼“一亩泉”湿地景观重现的石碑,见证着这座亚洲最大的全封闭式地下再生水厂的建设历程。
槐房再生水厂,历史的使命
水是生命的起源,人类逐水而居,渐成庞大文明,烁古耀今的历史名城,无不傍水而兴,拥有3054年历史的北京城也不例外。
永定河、大清河、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五大水系,沟通200多条小河大渠和湖泊坑塘,形成历史上“河湖纵横、清泉四溢、湿地遍布、禽鸟飞翔”的水乡北京。
但是,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限供给资源。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发展,北京水资源日渐匮乏。1999年后北京年均降雨量仅480毫米,相较数十年前减少了100多毫米,年均形成水资源减少了近16亿立方米。
水量减少加剧了水污染,水污染又加剧了水短缺,城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此形势下,发展污水再生利用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对水环境进行治理改善,而且能够有力缓解水资源不足状况。
基于污水再生利用的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作用,2013年,北京市出台“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 2015年)”,这是北京市大力加强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具体体现。
按照《三年行动方案》任务要求,北京市政府与北京排水集团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北排集团作为北京中心城区排水和再生水设施投融资、建设、运营主体,承担市中心城区排水和再生水设施新建和改造任务。项目建设着力提高城区防汛保障能力、污水处理能力、污泥无害化处置能力,并同步提高污水处理出水水质(全部建设和改造成为再生水厂,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IV类水体标准)、推进污泥资源化利用。
主要工程项目包括:新建槐房、清河第二、定福庄、高安屯4座再生水厂(总规模150万立方米/日),升级改造高碑店、小红门等中心城区现状污水处理厂,同步配套建设6128吨/日规模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升级改造75座雨水泵站,建设和改造355公里排水管网、110公里再生水管线等。
在这一系列的任务清单中,槐房再生水厂是其中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施工最复杂的新建设施。面对艰巨任务的挑战,作为北京市行业治水队伍的带头人,北京排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雪梅坚定地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北排集团有信心有能力把槐房再生水厂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精品工程、生态工程、世纪工程”。
下面一组数据可以显示槐房再生水厂的独特与先进:
总征地面积749亩,建设用地面积470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是北京首座、亚洲最大的全封闭式地下再生水厂。
规划流域面积137平方公里,每天处理污水能力为60万立方米,可收集处理北京市中心城区西半部大多数污水。
水区结构全在地下,占地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地面之上是18公顷的湿地,与槐新公园连成距离天安门最近的南城湿地景观。与传统的地上再生水厂相比,相当于节省了240亩土地。
整个工程的土方工程量超过220万立方米,工程建设需要浇筑48万立方米混凝土,使用72890吨钢筋,均为中国水务工程之最。
北排集团自主研发的红菌技术、精确曝气技术、北排膜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以及热水解+消化+板框脱水的污泥处理的节能降耗工艺,一系列高科技将1000多公里管线和4万多台设备串连起来,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IV类水体标准。
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槐房再生水厂成为世人瞩目的民生工程,也是全国水务建设的示范工程,承载着中国污水治理及利用向世界最先进水平迈进的历史使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