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一点半开始,B股指数突然加速暴跌6.15%,这引发了市场人士的极度担忧,在过去一年多的熊市行情里面,B股似乎一直是A股的先行指标,此番B股大跌会不会掀起A股新一轮风暴?
2015年12月28日, B股指数收盘跌幅近8%,大部分B股都被死死封在跌停板上,A股也受到了B股拖累;在人民币继续贬值的继续冲击下,A股在1月正式开启惨烈的股灾3.0暴跌模式。
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认为,17日B股大跌有人民币贬值等内在原因,港股等新兴市场其实上周开始就调整几天,B股流动性较差也使得突然跌幅很大;从历史经验来看,B股并非完全是A股的先行指标,不可盲目把2015年年底跟当前的B股大跌类比。
华南某QDII基金经理向本报记者称,如果按照先行指标这种说法,其实过去一年多的熊市以来,港股一直是A股先行指标,无论是下跌和阶段性反弹都走在A股前面,B股来说其实只不过更快跟着港股走,港股和B股有更多的机构投资者,他们往往会比散户主导的A股更早“嗅到”系统性风险,因此在熊市期间走在前面,但目前来看整体熊市是否已经结束依然有待观察,一旦转变成为牛市开端,那么港股和B股可能就变成落后指标了。
申万宏源策略团队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可能有一定影响,虽然B股是美元计价,但B股的底层资产是中国资产,对于人民币贬值有负面反应;在美元强势的大背景下,新兴市场本身就承压,香港市场已经连续调整几天,B股市场流动性更差,可能是由于某些大型机构避险撤资行为所带来的单日大幅下跌;另外,美国货币基金监管新规正式生效,导致美元稀缺性增加,liBOR上行美元强势,如果是这个原因,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都会受到冲击,事实的情况似乎并非如此,时间节点也有出入。宏观层面汇率问题导致A股、H股、B股本身偏弱,而B股流动性更差,在多个因素的叠加下形成了单日暴跌的行情。
华泰证券策略分析师戴康认为,上证综指总市值28万亿,深圳综指19万亿,B股总市值小,为1049亿,B股对A股的资金面影响甚微;B股和A股的投资群体存在差异,重叠度底,也许会在情绪面上影响A股,但影响力甚微。去年12月B股领先A股下跌是累计涨幅过大的调整,并不是A股的领先指标。B股市场15年下半年的暴涨并无基础,12月突然下跌是B股前期累积巨大涨幅后的调整;而本次B股和A股都处于一个寻底的过程中,B股的下跌不会带领A股的下跌。
华林证券策略分析师胡宇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纷纷开通,B股存在的价值已经不大了。B股无法融资,B股的投资需求被港股替代,资本市场的开放越快,越需要尽快解决B股的问题,这已经是个边缘化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