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异常不单纯是吃出来的

2016-06-04 10:33 辽宁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胆固醇异常不单纯是吃出来的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日前正式出炉。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人,居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而胆固醇异常,则是引发心梗和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原因。

为了预防和控制胆固醇,许多人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甚至不敢吃肉类食物。然而,心血管病学专家表示,胆固醇对人体非常重要,人们对它的认识存在误区。而事实上,胆固醇异常也并不完全是吃出来的。

胆固醇有好坏之分

蛋黄、鱿鱼、肉类……出于对胆固醇异常的恐惧,许多食物都被人们列入了“黑名单”。在不少人的印象中,胆固醇就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坏东西。

“其实不然。胆固醇主要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对人体来说有好坏之分。”6月1日,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五病房主任刘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常被称为坏胆固醇,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使人体血液流动变慢,导致相应组织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一旦有些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还会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脑血管病。”

反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因为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可以说是好胆固醇。其可以将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运回肝脏里面,合成胆汁,阻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另外,胆固醇是人体内的必需物质。刘莉介绍,首先,胆固醇参与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对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胆固醇也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类固醇激素的原料,所以人们不必谈之色变。

坏胆固醇只有不到30%是吃出来的

目前,许多人还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即“高胆固醇是吃出来的,管住嘴即可”。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刘莉说,“胆固醇异常并不单纯是吃出来的。实际上,人体内的坏胆固醇只有不到30%是吃出来的,另外70%以上的坏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人体合成胆固醇有自己的机制。脂肪进入人体后,只有极小部分胆固醇会被吸收,绝大多数都会进入三羧酸循环,再由人体运用三羧酸循环的产物,通过肝脏重新合成胆固醇。

“人体是一套复杂的系统,胆固醇在生成、运输及代谢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坏胆固醇沉积,堵塞血管,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这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刘莉说。

人体胆固醇量

并非越低越好

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胆固醇偏高,都需要加以重视。

“当发现胆固醇异常时,首选的应对方式是低脂饮食,注意减重和多运动。6周至3个月左右,到医院进行复查,如果胆固醇依旧异常,就要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刘莉说。

治疗胆固醇异常最常用的是他汀类的药物,其中含有一种限速酶,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沉积。

需要注意的是,他汀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要严格遵照医嘱服用。如果使用剂量不当,可能导致肝损伤。另外有些他汀类药物和某些特殊药物一起服用时,还可能出现肌溶解。

此外,刘莉指出,胆固醇并不是越低越好。由于胆固醇在体内参与细胞膜的组成,并对维持和营养细胞膜,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当血内胆固醇水平过低时,细胞膜的稳定性就会减弱,就会导致细胞膜的弹性降低、脆性增加。低胆固醇导致细胞膜的稳定性差,所以,低胆固醇的人患癌的几率可能增加。

据介绍,普通人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目标值每升血液中的含量为2.0毫摩尔至3.1毫摩尔,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已明确诊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目标值要更低,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来确定。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作者:王敏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