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结束后,明天将迎来立夏节气,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开始进入夏季。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也上升到二十几度了,立夏后天气会逐渐热起来,尤其在高原上,大风天气较多,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失去。生理机能失调,易出现“上火”症候—— —咽干口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口腔溃疡、痤疮等病症。
记者采访了拉萨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徐金水,他提醒大家要注意,谨防人体“火险”。
这个季节,孩子也容易“上火”。稍微吃得多点、穿得暖点就会出现咽痛、便秘、腹胀、口臭、大便干等“上火”症状,然后家长总是从琳琅满目的“下火药”中选择一种给孩子清清火。其实,这样的“下火”有些盲目,“下火药”吃的不对症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副作用。“首先,家长们要明确所谓上火的症状不一定要用清热的药物。因为‘火’有虚、实之分,阴、阳之别,只有阳亢出现的是实火,阴虚导致的则为虚火。其次,‘火’从何来也需要辨别。五脏 肝、心、脾、肺、肾出现上火的症状各有不同。”徐金水提醒各位家长,发现儿童上火不要乱用药,要及时就医,对症治疗。小儿生长发育旺盛,对水谷精微的需求相对较大,脾胃负担较重,但小儿“脾常不足”,所以除肝胆实火外,孩子一年四季均很容易出现胃肠实火的症状,如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口气臭秽、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黄厚等。临床上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所选用的中药也有所区别,或清热解毒,泻火通腑,或滋阴生津,温补脾肾。
立夏正是百花争艳的季节,空气清新且花草树木也开得旺盛。但立夏时节也是一个极其容易上火的季节,因为人体内热较旺,加之在拉萨,本身天气干燥,有的人出现口干舌燥、牙龈肿痛等症状。拉萨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徐金水称,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当人们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时,即是中医所说的“上火”。
“其实,上火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比如胃火可以有胃疼、大便干等症状,肺火可以有咯血、咳嗽、黄痰等症状,肝火会有一些烦躁、失眠等症状。”徐金水说。如果是轻微上火,通过饮食调理、生活调理,一般症状都可以得到缓解。如果症状较为明显且反复发作,请立即就医,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对症用药物清火,即可平安度过立夏时节的上火关。
春天容易上火的原因有很多,归根到底还是由于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春节之后,人们要从节日的氛围里摆脱出来,恢复到正常的工作中去,压力重新显现。这个时候,许多人就容易出现心火旺盛的种种表现;很多老年人坚持“春捂秋冻”的做法,天气升温时,没有及时减衣服,也容易引起内火上升;人体各个器官已经从冬天“懒散”的状态中苏醒过来,不少人还保持着冬天的饮食习惯,比如爱吃辣椒、羊肉等辛辣温补的食物,很容易引起内积燥火。徐金水建议,人们春天不要再吃太多肉食或者辛辣刺激的食物,饮食要讲究清淡。多吃一点海带或者紫菜,对清除胃热有很好的作用。
也可以用葛根粉来冲水喝,清热的效果更好。寒性的水果,比如猕猴桃、香蕉等,也会起到一定的清胃火作用。另外,人们此时要有意识地多吃蔬菜,这对于预防胃热所致的大便干结有很大帮助。
不少夜班党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而上火也常常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准时出现。其实,立夏时节,要尽可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合理的放松,减少熬夜。熬夜会导致身体内火旺盛。大家都知道《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夏季应“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适度减少睡眠,增加活动时间,但晚睡不要晚于半夜子时,即不要在晚上11点后再睡,也不要在5点前起床。“容易上火的人要注意经常补充人体水分,应常喝温水或薄荷、苦茶、菊花、金银花等花草茶,冷却体内燥热,促进表皮循环。”徐金水说,饮茶是治疗上火的良药,但是也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来选择。绿茶比较适合容易上火,体型较胖的实热体质的人饮用,但是绿茶不适合肠胃虚寒的人喝;菊花薄荷茶针对目赤肿痛,头晕胀痛,同时感觉口苦咽干的人比较有效。但是喝茶也要注意时间,尽量不要在下午或者晚上喝茶,也不要喝太浓的茶,这样很有可能影响到晚上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