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筛查宜早不宜晚 专家教你读懂肿瘤标记物

2016-04-18 14:25 金陵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肿瘤专家的4套肿瘤筛查方案

每年的4月15日-21日,都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其实,如今的肿瘤已经从过去的绝症,逐渐向“慢性病”转变。虽然它的死亡风险依旧不容忽视,但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获得更长时间的生存,甚至实现“治愈”。当然,要想赢得最佳的预后,“早”依旧是大前提。可是要怎么才算够早呢?

国内著名肿瘤专家、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全军肿瘤中心的秦叔逵教授,全军肿瘤中心主任医师王琳教授,为南京市民们提供了一份真正实用的肿瘤筛查指南。

肿瘤标记物

简单而有效的筛查方法

“肿瘤标记物是一项对于一般人群来说,极为简单而有效的肿瘤筛查方法。”两位教授告诉记者,因为对于检查者来说,只需要简单的抽血就可以进行,同时它也能起到很好的筛查效果。

秦叔逵教授告诉记者,肿瘤标记物最早起于1846年,如今的肿瘤标记物主要分为7大类,其用途除了可以进行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肿瘤筛查外,还包括协助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期,肿瘤疗效的检测,肿瘤复发的指标,以及肿瘤的预后判断。可以说,它不仅能帮你及早发现肿瘤,还能帮你评估肿瘤治疗效果、预防和及早发现肿瘤复发等。

当然,对于一般人群来说,并不是每一项肿瘤标记物都一定要去检查,毕竟这样的费用也比较高,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

比如男性40岁以上、女性35岁以上,就可以考虑将肿瘤标记物纳入自己的体检项目里了。如果本人有肿瘤高危因素,或者有肿瘤家族史,就更应该提前接受这项检查。

另外,在选择检查何种标记物时,还要进一步结合个人的年龄来看。比如年轻的体检者(30岁以下)要注意与白血病、淋巴瘤、骨肿瘤、生殖系统肿瘤等相关的检查,因为这些肿瘤是这个年龄段人群的常见疾病。而中年人体检可以更全面一些,尤其是CA19-9、CA125、CA15-3等指标,前者对于协助胰腺癌、胆囊癌,后两者对协助女性肿瘤(卵巢癌、乳腺癌)很有帮助。进入中老年期后,除了上述指标外,男性一定要记得加查和前列腺癌相关的PSA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肿瘤标记物只是肿瘤筛查及肿瘤术后监测的一个指标,肯定有自己的局限性。各项肿瘤标记物的结果其临床价值也不同,所以肿瘤标记物结果偏高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指标,需进一步根据临床症状进行检查或动态观察。

影像学检查

筛查早期肺癌CT最有效

影像学检查这些年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筛查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就拿肺癌来说,它是目前死亡率极高的一类恶性肿瘤,中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肺癌完全有机会在早期被发现,而早期肺癌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后,可以减少80%的肺癌死亡!

不过,传统的胸片检查虽然有其重要意义,但对早期肺癌的筛查来说效果却不理想。而美国肺癌筛查指南则将另一项检查纳入其中,这就是低剂量螺旋CT。

“低剂量螺旋CT已被写入美国肺癌筛查指南,被认为对于早期肺癌筛查有重要作用。”王琳教授建议,年龄在55岁-74岁、有600(支×年)以上的吸烟史或戒烟小于15年的人群; 或者是50岁以上、有400(支×年)以上吸烟史,同时合并其他高危因素(如职业暴露、家族史、COPD或肺纤维化、放射线接触史)的人群,都应该考虑接受低剂量螺旋CT检查。频率为每年1次,连续两年,或直到不再是肺癌高危人群。

此外,B超作为一种安全、无创且易于开展的检查,也很适合用于泌尿、肝胆方面的肿瘤初检与筛查,加上其费用也不高,一般人群在平时体检时完全可以将其纳入。

对于女性来说,还要特别提一下乳腺B超与乳腺钼靶。

前者对乳腺癌的早期筛查也有一定帮助,特别是东方女性乳腺腺体致密程度高,B超结合钼靶会有更好的效果,除了定期体检外,对于钼靶已检测出BI-RADS低级别(1-3)的乳腺包块,还可用乳腺B超每6-12个月进行随访;而后者(全称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则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和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手段,没有高危因素的大于40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年一次钼靶检查。通过这两项检查,能有效发现早期乳腺癌患者,而早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PET-CT比较火,许多人在只要经济允许,在体检中会将其纳入,进行全身扫描排查是否患有肿瘤,但对于这一点,两位专家却持保留态度。

王琳教授告诉记者,PET-CT其实是PET与CT的结合,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能够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但PET-CT  不仅费用高,而且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一般健康人群在常规检查中,并不建议将其作为首选,以免过度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及放射源接触。倒是已确诊的肺癌、淋巴瘤、乳腺癌、胃癌等患者中,PET-CT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全面评估病情的良好手段。

责任编辑:傅昱佳(QF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