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是癌

2016-01-12 16:24 今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专家: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是癌

新华社图

随着单位年底体检高峰的到来,在体检中被肿瘤标志物超标吓得不轻的人不在少数。对此,天津市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巴一教授表示,肿瘤标志物指标升高并不代表一定是癌症,单纯依靠肿瘤标志物数值并不能准确判断癌症是否存在,还需综合评定。

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据巴一教授介绍,肿瘤标志物通俗地说,就是人体内一种异于正常人群的、可科学检测的标志物,主要与肿瘤相关。部分肿瘤标志物有预警作用(如EB病毒抗体与鼻咽癌、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部分肿瘤标志物可反映肿瘤存在,有助于临床辅助诊断和监测肿瘤的治疗效果。目前在体检中比较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球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25、EB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VCA/IgA)、EB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EA/Ig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检查结果怎么看?

在普通体检中,肿瘤标志物的结果一般只会“定性”,所以报告单上通常只有“阴性”或“阳性”。“阴性”者,多数没有肿瘤发生,而对于“阳性”者,医生往往会建议复查。可疑“阳性”结果的复查宜用定量检测。定量检测值分两种情况,一是轻度升高(超过正常参考值不是太多),发生肿瘤的可能性比较低,可考虑进一步检查,或者动态观察,不要紧张也不要掉以轻心;二是中重度升高或多项指标持续升高,提示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很高,必须尽快做医学影像学和细胞病理学的检查。

肿瘤标记物需综合评定

巴一教授说,临床上经常有人过分关注肿瘤标志物,一次性检查20个肿瘤标志物,哪个指标稍高些就紧张得不得了,即使医生明确告知不是肿瘤,他也非要一查再查,结果查来查去还是什么肿瘤也没有,闹了一场虚惊。

巴一教授强调,重视预防肿瘤没有错,但也要因人、因情况而异。肿瘤标志物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某些药物、炎症反应及良性病变均可以导致肿瘤标志物的升高。

若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首先需要全面检查,在未发现恶性征象的情况下只需定期监测,若没有迅速且持续的升高,就不一定是肿瘤。同时,即使肿瘤标志物没有升高,同样建议每年定期进行查体,根据个人及家族病史,增加胃镜、肠镜等有创性检查。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作者: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