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帕金森要打持久战 “抖、硬、慢”三大症状你要懂

2016-04-13 19:21 羊城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治疗帕金森 要打持久战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除了“颤抖”“僵硬”“动作缓慢”等大家熟悉的症状外,还有一些人伴有抑郁、焦虑、痴呆、睡眠异常和言语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著名的文学家巴金,老年时都患上此病。

如何才能做到帕金森病早发现?患者在治疗中有哪些常见误区?羊城晚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广东省权威帕金森病治疗专家。

难确诊

“抖、硬、慢”三大症状你要懂

国内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70万帕金森病患者,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患病率男性为1.7%,女性为1.6%。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主任、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王丽娟教授介绍,肢体不停地抖动、四肢变得僵硬和运动变迟缓这三大症状是帕金森病最典型的症状,具体表现如下:

1、“颤抖”:在帕金森病发病早期,颤抖往往是手指或脚出现抖动,以拇指、食指及脚趾最为常见,表现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动作,当变换一下姿势或患者刻意控制时消失。在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疾病早期,患者本人往往不知道,而是家属或熟悉的朋友发现才注意的。当然,并不是发现手抖、身体抖动就一定是帕金森病。医生还要根据病史和检查综合判断。

2、“僵硬”: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变得很僵硬。初期会感到某一侧肢体运动不灵活,并逐渐加重:有些人“脖子”转动不灵活,有些人走路拖步,有的人系扣子、解鞋带困难,等等。

3、“动作缓慢”:在早期,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做精细的动作,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有的人写字逐渐困难,有的人面部肌肉运动减少,很少眨眼睛,双眼转动也减少,医学上称为“面具脸”。有的人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步,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出现“慌张步态”。还有的病人不能自然咽下唾液,大量流口水,说话减少,语音也低沉、单调。严重时可导致进食饮水呛咳。到病情晚期,病人生活不能自理。

易误诊

“非运动症状”要警惕

据王丽娟介绍,帕金森病病人会有一些“非运动症状”,这些非运动症状可早于运动症状数年出现,比如:嗅觉减退、失眠、小便频繁、便秘等,特别容易被帕金森患者及家属忽略,一旦病人出现运动症状、影响到生活和工作时才来看病,往往已有1至3年时间,“昨天有个60多岁的患者震颤五六年,一直自己买药吃,差不多无法走路才来看”。王丽娟说。

“我们遇到过被误诊为颈椎病、腰椎病而进行手术的患者,也遇到过被误诊为精神病而长期被家人遗弃的患者”。王丽娟说,由于症状表现多样,很多帕金森病患者被误诊为“脑萎缩”和“脑血栓”或颈椎病、痴呆、抑郁症、精神病等五花八门的疾病。误诊的结果是误治,导致疾病无法得到及时控制。

专家提醒,一旦发现家人或朋友有“颤抖”“僵硬”“动作缓慢”和“非运动症状”但治疗后效果不佳者,寻求专业诊断非常必要。

难治愈,自作主张更误事

打开电脑,网上有关帕金森病可以快速治愈的广告铺天盖地,实际上,这都是一些不规范的医疗机构为赚钱而欺骗患者所设的陷阱。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三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王丽敏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至今为止,帕金森病还没有根治的办法,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均为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康复、心理、手术治疗等,以药物治疗为主,而且病人一经确诊,需要终生服药。

“帕金森病治疗不仅要缓解震颤、肢体僵硬、走路不方便、容易摔跤等运动障碍,还要解决因帕金森病伴发的焦虑、抑郁、痴呆、睡眠障碍、精神症状、体位性低血压等非运动症状,需要对疾病全程管理,长期跟踪。”她说。但由于治疗药物“蜜月期”的特点,即服用三至五年后药效会减退或失效,需要加药或换药,这往往容易令患者因为“没效了”,而病急乱投医,出现许多令医生们啼笑皆非的治疗乱象。

乱象一:药放口袋随时吃。

王丽敏介绍,因为患上帕金森病的病人主要因为神经系统变性、多巴胺分泌不足,所以治疗要补充多巴胺,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有好几类,用药遵循一般原则也强调个体化特点,“以最小剂量达到满意效果”。复方左旋多巴(包括苄丝肼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是帕金森病治疗的主要药物,按照规范用药,一天服药三次,用药一般不能超过三四片,但不少病人随意将药放在口袋里,感觉控制不好就掏一颗吃,有的甚至一天吃八九片,因此导致呕吐、出现精神症状、幻觉、乱说话等副作用。

乱象二:频换医生瞒病情。

目前帕金森病无论药物或手术治疗,都只能改善症状,更无法治愈。但患者心存侥幸而频繁换院并隐瞒治疗史。王丽娟主任介绍:“有一个病人先去某大医院神经内科看,服药一段时间后,感觉疗效不满意,又跑来省医看,但不说病史和吃药情况,因此医生对病情进行评估和制订用药方案时,发现他症状并不重,这就掩盖了患者真实的病情。还有的患者为了重新看医生而自行停药,但左旋多巴是不能突然停药的,否则可能会发生左旋多巴撤药恶性综合征。可能导致高烧昏迷,这样人为延误了病情治疗。”

乱象三:担心“蜜月期”过了不吃药。

帕金森病若能早期干预和治疗,能有较好的生活质量。有的病人服药几年后多巴胺受体少了,治疗效果不像初用药时好。于是有不少病人担心早用药,一旦药失效后会疗效不好而尽量推迟服药,人为造成疾病早发现晚治疗。“这种选择很不可取,容易加重病情,用药蜜月期3至5年只是一般规律,实际长短因人而异,我有个病人用药八年了,仍在蜜月期。”王丽娟主任说。

知多D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辅助治疗帕金森病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张玉虎向记者透露,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的治疗一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瓶颈,五年前省人民医院在省内率先引进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他介绍,目前省医重复经颅磁刺激仪配备导航定位系统,能够精确选择治疗靶点,已经用于临床病人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改善震颤、肢体僵硬及走路不稳等症状,在睡眠障碍、抑郁障碍改善方面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受访专家/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主任、

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王丽娟教授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张玉虎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三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王丽敏

文/羊城晚报 记者 陈映平 通讯员 靳婷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