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第20个世界帕金森病日,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联合举办以“爱人如己启搏希望”为主题的帕金森病患者关爱活动。活动现场,专家表示,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除了通过动作、举止等来判断是否患上帕金森病之外,嗅觉下降、失眠、便秘等因素都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专家呼吁,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对于延缓疾病进展非常重要。
低龄发病者增多,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活动现场,一位30岁的年轻女患者特别显眼,走路时身子明显向前倾,感觉随时有摔倒的危险,家人不得不一直跟随在左右。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柏雪介绍,过去一说帕金森病,大多数人会认为那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但是,从近几年的接诊情况来看,帕金森病呈现出低龄化趋势,20多岁的患者也不乏其中。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据总人数的10%。柏雪分析,这些低龄发病者大多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环境污染、服用特殊药物和接触锰、铅等重金属,甚至年轻人常年使用手机、电脑等也可能诱发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手脚不自主抖动、肢体和躯干僵硬、动作迟缓等。病情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恶化,虽然不致命,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柏雪介绍,从目前接诊情况来看,粗略估算,我省65岁以上帕金森患者超过5万人。该病一般在50岁至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为3‰至5‰。资料显示,帕金森病发病人群中男性高于女性,比例在1.9:1。
以为患了抑郁症,结果竟是得了帕金森病
62岁的周女士,两年前开始走路时常感到步子迈不开,脚趾还有疼痛不适感。她觉得,毕竟年纪大了,腿脚不灵活,走路慢一点儿也是正常的。一年前,老伴突然离世,对她打击很大。没过多久,她胃口也变差了,吃东西速度也很慢。当时,家人陪她去看医生,根据症状,医生认为她是因为老伴去世太过伤心引起的,诊断为抑郁症。紧接着,她常常感到疲乏无力、失眠、记忆力减退,还经常便秘,出门时还得借助轮椅。家人陪她看了好几家医院,也没查出具体病因。前不久,在省人民医院,经过详细的检查,神经内科医生怀疑是帕金森病,经过一段时间的诊断性治疗后,周女士能自己走路了,情绪也好了很多。最后明确诊断,她的一系列症状,都是因帕金森病引起的。
柏雪介绍,震颤、肌肉强直、姿势异常、行动迟缓是帕金森病的四大主征,但是近年的帕金森病诊断新概念认为,帕金森病的一些非运动症状,可能比“四大主征”还要早三四年出现,是早期帕金森病的重要信号。这些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下降,如香臭不分;睡眠异动症,深睡期梦呓、吵架、手舞足蹈、踢人等;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便秘、多汗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帕金森病早期的抑郁、焦虑和普通的抑郁、焦虑表现没有区别,在没有出现帕金森病的主征前,也还是按照常规的方法来处理,但抑郁、焦虑的出现提示患者和家属,最好及时看医生,追踪观察,观察有无出现手震、行动缓慢等主征,有时候症状不太突出,可能还要定期复查,看看症状有无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柏雪说。
过了药物治疗“蜜月期”,可尝试植入脑起搏器
9年前,原本体健开朗的缪女士突然出现手抖、行动缓慢等症状,被医生确诊为帕金森病。随后几年里,缪女士就一直靠药物缓解不适,开始时一次的药量能维持一天左右,逐渐又出现迈不开步、翻不了身、流口水等症状,病情逐渐恶化,药量也逐渐增加,到最后一次的药量连两个小时都维持不了,她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
因长期使用药物,各种副作用也随之而来。缪女士接连出现了便秘、出汗、心率快、失眠等症状。“靠药物已经没有办法再维持现状了。”缪女士说,当得知省人民医院治疗帕金森病的新疗法后,她重新燃起了希望,并于2014年9月成功植入了脑起搏器。“去的时候都是坐着轮椅,让孩子们推着进去的,出来时我都能自己走路了。”回忆起当时启动脑起搏器的情景,缪女士笑着说,她现在每天随时监控自己的身体,稍有不适,就按照医生为她提供的参数范围进行调整。原来的很多症状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以前家里必须保证24小时有人,就怕她有什么闪失,现在,虽然还没有完全像正常人一样,但生活能够自理了。”缪女士的女儿说。
缪女士从诊断到手术,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马久红都全程参与。据他介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初期最常用的方法是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有一定的“蜜月期”,药物获得满意疗效有一定的时限,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药物疗效逐渐减退,甚至产生较严重的副作用,使许多患者走投无路,陷入窘境。“而脑起搏器的植入,就是要通过高频电流脉冲刺激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重建神经电活动的平衡,达到控制帕金森病症状的目的。”马久红介绍,这项手术风险低,创伤小,疗效明显,而且是可逆可调节。截至目前,省人民医院已经成功为10多名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植入手术,而且效果明显。但是,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虽然安全有效,但也有严格的适应症,对左旋多巴反应很差甚至无反应的患者,严重出血倾向和血友病患者,严重的痴呆和精神症状(如抑郁症)患者,严重心肺疾病和严重高血压患者,都不适合植入脑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