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的事儿1】
加热袋装奶会致人铝中毒?
近日,网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袋装奶经过加热后饮用,不仅会导致牛奶营养流失,还会使外包装中的重金属铝析出致人中毒。
专家表示,牛奶的外包装内侧有一层铝箔。虽然只有很薄的一层聚乙烯膜将铝箔和牛奶隔开,但是聚乙烯膜的熔点一般在120摄氏度以上,远高于水的最高温度,所以不可能在水煮过程中出现破损和熔化,铝箔也不可能析出重金属铝。只要是质量合格的包装袋,一般都不会有铝超标问题。
170、171号段“失控” 成电信诈骗“帮凶”
近年来,市面和网络上出现了一批170、171号段的手机号码,调查发现,这些号码不用出示身份证进行实名登记就可以买到,让电信诈骗分子有了可乘之
警示:这些保险都是骗人的
针对保险营销误导、欺诈现象,保监会日前向社会通报了5起典型案例,并发出了具体的消费警示。
案例一:误导欺诈
保监会检查发现,太平洋寿险上海、武汉、西安三个电销中心的部分保单存在误导欺诈问题,包括夸大产品保障范围、模糊行业相关规定、以银行理财产品等名义销售保险、诱导客户将原保单退保后投保新保单、以保险产品即将停售为由进行宣传等。
案例二:虚假宣传
大地财险的某些销售人员在电话营销时,除了对产品本身进行虚假宣传,还恶意诋毁同业公司。
案例三:滥用说辞
中国平安西安电销中心的某些销售人员,推销时压根就不提保险,简单地宣传产品收益率为8%,使用“攒钱”等说辞。
案例四:预期收益不准确
面对面的营销猫腻也不少。仅使用中、高两档演示预期收益,且不注明预期收益是不确定的。
案例五:自购电话卡冒充消费者回访
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保监会规定人身险产品须设置最短20天的犹豫期。其间,投保者可以退保且不蒙受损失。然而检查中发现,泰康人寿黑龙江分公司银保客户经理董某竟然自己购买电话卡号,将其作为消费者联系方式填写在投保单上,冒充消费者本人接受公司电话回访,再以公司名义对客户进行电话回访,对影响投保的重要事项避而不谈。
警惕微商变传销
你身边有人做微商吗,千万要注意!不是所有微商都不好,但要警惕微商变传销!近几年,一种叫做酵素的产品在市面上流行起来,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日本代购酵素”的消息刷屏了。据说吃一粒就能够排毒养颜、减肥治病。真有这么神?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说,酶是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自然界有很多酶,人体里面现在发现的有700多种,SOD是其中的一种。人体内酶一般是自给自足,不需要额外补充,即使需要补充,也不能通过口服的方式。
女孩为高额报酬拍艳照
曹女士网上交友不慎,听信男子魏某许诺的高额报酬,在酒店被拍下不雅视频和照片,结果反被对方以此敲诈。被民警抓获后,魏某因敲诈勒索罪被诉至法院。记者获悉,海淀法院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8000元。
一男子竟然卷走地铁线路图
网友“HAPPYJIAO点BING”爆料:3月31日上午10点左右,北京地铁1号线内,一男性乘客拿走了地铁车厢里的线路图,这样的举动真的应该受到社会谴责。
针对男子揭走地铁图一事,北京地铁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回复称,将确定网曝车次,并及时补充被盗走的线路图,不会给其他乘客带来不便。对于这一男子的行为,网友纷纷表示谴责:从细节就看出一个人的素质,地铁图都要偷走,平时小偷小摸的行为一定不少。
七旬老太遭儿家暴腰椎骨折
因无法忍受儿子对她多次实施家庭暴力,对她殴打,扬言杀死她,甚至导致她腰椎骨折,还抢走她的身份证,已年近八旬的杨敏英(化名)老太向法院提出人身安全保护申请。今天记者获悉,海淀法院已受理此案。
消费者质疑燃气公司霸王条款
70多岁的郑女士从未想到,自己会走上一条历时3个月,且如今还未结束的维权之路,并因此成为北京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乐小区营业站的“名人”。
“之前字数正常变化、从未提示余额不足,可就在换了燃气表之后,却被告知透支了187立方米,不由分说便扣缴了我426块钱,这些钱没多少,就是觉得理不平,你说表坏了,那为什么还要按错的基表底数收钱,而且表坏了的责任不能全部由用户来承担。”郑女士称。
安检员平均每天被骂4次
日前,地铁10号线纪家庙站安检口出现这样一幕:一名小伙子不愿安检,大声责骂安检员“你们闲的吧”。一名地铁工作人员透露,经常会遇到不愿接受安检的乘客,他们平均每天要被骂4次。
前员工索赔法院判决公司向原告支付1200元
因原单位擅自停缴了自己的住房公积金,在购买商品房时,公积金账户被冻结,无法申请贷款,只能用其丈夫名义申请,由此产生了利息差额。为此,陈女士将曾供职的公司诉至法院索赔。日前,海淀法院审结了此案,法院判决公司应向职工支付违法停缴住房公积金期间的损失1200元,但驳回了陈女士超出部分的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