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元成交
捏住要裁掉的一段,在砧板上用裁刀切断,之后用修边刀修整一番,做了带圈,拿扁木棍在皮带两边划了两道印子,是为花纹。老许动作麻利,手艺娴熟,前后不到十分钟一条皮带就制作完成了。顾客十分满意,在店里就将新皮带换上。
“要一条皮带,何需千里迢迢跑到老旧的店里去买?商场里什么时髦样式没有?我们手工制作的皮带,外观是没有办法和机器生产的相比较。所以,我把每一条皮带都做到最好,尽量让每一个顾客满意。”面对工业革命带来的市场变化,老许心里是有数的,可他还是朴实的坚守着。
记者看到,又新皮革店里一条猪皮的皮带标价为50元,牛皮制作的皮带每条价格在200元至800元。“来我店里制作皮带的顾客,有很多老顾客,也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有的现场制作,也有的先定做,过一段时间再来取。”
3月10日上午,开店门一会儿,就有一位顾客上门制作猪皮皮带,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后以45元一条的价格成交,许师傅开始制作。
许师傅问了尺寸,又瞧了一眼皮带扣,从货架上拿下一卷猪皮。在老旧的玻璃货柜前展开,老许右手拿带有刻度的直角尺,左手握着裁皮刀。往前一推,一条皮带雏形已然呈现,又将皮带靠在玻璃柜沿边,在画出来的“木尺”上比划了一番。捏住要裁掉的一段,在砧板上用裁刀切断,之后用修边刀修整一番,做了带圈,拿扁木棍在皮带两边划了两道印子,是为花纹。老许动作麻利,手艺娴熟,前后不到十分钟一条皮带就制作完成了。顾客十分满意,在店里就将新皮带换上。
“有不少来做皮带的顾客都会砍价,但是只要价钱以谈成,我都是按照正常的程序去做的。不能说这和顾客要做500元的我就好好做,下一个顾客做50元的我就马虎了事,只要在我的店里消费,我都是一样的对待。”
传给儿子
“有时候,会有外国人或者大学生来做皮带,他们说系着这样的皮带太酷了!” 说到这里,老许将他的大拇指竖起,模仿了外国人的语气说了“good”,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老许所用的工具,大部分是他父亲留下的,已有些年头。而铺子也是多年未修葺,到处充斥着老旧的气息。“我有两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工作,儿子有空的时候会来店里自己做一些东西。我的技艺他都已经学会了,只要我还能动,我都会将这个店一直开下去,将来在传给我的儿子。”老许坚定地说。
3月10日上午11时左右,又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黄先生走进店里,带着与他相伴10多年的皮带,让老许给他打一个孔。“我的这个皮带是10多年前在这里做的,当时花了不到10块钱,现在10多年过去了,皮带还没有坏。”黄先生说,这皮带很舒服,用得时间长了有感情的。
像黄先生一样的顾客,在又新皮革店里有和很多。他们大多年纪比较大,对匠艺有着特殊的感情。“有时候,会有外国人或者大学生来做皮带,他们说系着这样的皮带太酷了!” 说到这里,老许将他的大拇指竖起,模仿了外国人的语气说了“good”,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霓虹闪若,灯红酒绿。我们的生活,早已发展到借助机器便可以实现大多数用品的制造,我们也可以因为科技的发达,淘汰掉许多老旧的物品。但是,我们的生活不也开始机械化了吗?你身上穿着的衣服还有一丝手工的气味吗?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拥有第一块手表时的兴奋?
若不是亲眼所见,似乎快要忘了像老许这样用心坚守着老祖宗手艺的人。在维持自己生活的同时,这些匠人的匠心为后人们存留着珍贵的时代记忆。(昆明日报 记者王绍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