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吃得少 一生少生病

2016-03-05 18:05 羊城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晚餐吃得少一生少生病

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晚餐的作用,四分之一是维持生命,四分之三是医生的收入。所以,不要以为晚餐随便吃多少无关紧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消化内科教授贾林说,最新研究发现,很多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来自晚上不良的饮食习惯。所以,上班族以后千万别抱有“早午餐没有吃好,晚餐要大吃一顿”的想法,反倒是应该跟早餐一样更为简约。

A晚餐吃得不合适,很多疾病找上身

1、晚餐与肥胖:据统计,90%的肥胖者缘于晚餐吃太好、吃太多,加之晚上活动量小,能量消耗低,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日积月累,肥胖也就形成了。而且晚餐若吃太好、吃太饱,血糖和脂肪酸的浓度会加速脂肪的合成,加上晚间活动量小,也加速脂肪的转化,极易形成脂肪肝。

2、晚餐与冠心病:晚餐过好、过饱,就会使胃肠胀满,坐下看电视或躺下睡觉,会把心脏推向上方,甚至使心脏被迫转位呈横向,压迫冠状动脉,减少心脏的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3、晚餐与尿路结石:人的排钙高峰期常在餐后4~5小时,若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经入睡,尿液便潴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不断增加,容易沉积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会逐渐扩大形成结石。

4、晚餐与高血压:晚餐内容若荤食较多,加上睡眠时的血流速度减缓,大量血脂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进而引起小动脉和微小动脉的收缩,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易使血压突然上升,也加速了全身小动脉的硬化过程,从而可能引起高血压。

5、晚餐与老年痴呆:若长期晚餐吃太饱,睡眠时胃肠及附近的的肝,胆,胰脏等器官仍在运作中,使脑部不能休息,脑部的血液供应也不足,进而影响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加速脑细胞老化。

B三餐食量比例为343

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一句谚语,“早餐吃得像国王、午餐吃得像公主,晚餐吃得像乞丐,就是告诉大家要合理分配吃饭的比例。”根据《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一天三餐摄入量比例,最好是“343”即早餐占3成、午餐占4成、晚餐占3成。也就是说,晚餐和早餐摄入的热量差不多!

贾林说,健康合理的晚餐标准是:第二天起床没有饥饿感。

1、简约晚餐,不吃消夜

改变晚餐丰盛和入睡前吃夜宵的习惯。在荤菜上,应增加含脂肪酸较低而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如鱼、禽、瘦肉等,而少吃红烧肉、烧鹅等肥腻、油炸、烧烤类的食物。对于已经超重的人群来说,晚上可以用一杯牛奶或酸奶取代肉类,摄取蛋白质。

2、增加粗粮和蔬菜

贾林建议,适当减少精米精面的量,而增加玉米、燕麦、蔬菜等。大量的临床医学研究证实,晚餐经常进食荤食的人比经常进食素食的人血脂要高3-4倍,而患高血脂、高血压的人如果晚餐经常进食荤食无异于火上浇油。

3、饭后百步走

“饭后百步走”并非指走上一百步,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摆臂走”,是抛开烦恼心无杂念,轻轻松松地漫步走。最好是晚饭后休息30分钟左右再开始散步。如果饭后马上走动,所消耗的实际上是进餐前的体能,人体内的血液就会更多地分布于躯干、四肢等活动部位,而胃肠道血液此时供应量相应减少,消化酶的分泌液随之减少,长期如此,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张华、黄月星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