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在家里的小宝宝打开“家庭锻炼”模式

2016-02-28 13:40 羊城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窝在家里的小宝宝打开“家庭锻炼”模式

接下来的广州,将迎来降雨季。天气不好,小朋友们只能窝在家中。小宝宝们体力充沛,是否能在家里让宝宝得到身体锻炼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康复技师黄晓茵建议,在家里同样可以带着孩子边玩边锻炼,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家庭锻炼”方法——

A

对于会爬还不会独立步行的孩子

准备工具:一张椅子(高度约30cm)、一张桌子(高度约50cm)和玩具。

1、家长可以把玩具放在椅子上,逗引鼓励孩子扶着椅子站起来。

2、当孩子站起来了,家长就把玩具转移到离椅子比较近的桌子上,鼓励孩子转身去拿桌子上的玩具。

3、当孩子拿到玩具之后,家长就把玩具放到地上。吸引孩子扶着桌子下蹲,把地上的玩具捡起来。

黄晓茵称,这些动作,一开始孩子会做得笨拙一点,但熟能生巧,循序渐进慢慢提高动作的强度。建议一组连续做10次或以上。通过这三个动作,可以提高孩子腿部的力量、增强下肢关节控制能力、重心转换能力。这些能力都能为孩子学会独立步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B

对于已经会独立步行的孩子

锻炼方法1:引导孩子笔直走

准备工具:两条长两米的绳子或带子。

将两条带子平行放好,相距20厘米。让孩子在两条带子里面笔直地走,别让孩子踩到带子上。家长可以说一些有趣的话吸引孩子,例如,“宝贝你看这两条带子围成的是一座桥,旁边是小河,我们要在桥上走,如果踩到外面了就掉下河咯。”

锻炼方法2:引导孩子往前走

准备工具:一条宽2厘米,长2米的带子,颜色最好是比较鲜艳的。

让孩子踩在带子上,沿着带子一步一步往前走(例如左脚先一步走,然后右脚脚跟放在左脚脚尖前,接着再把左脚脚跟放在右脚脚尖前面,如此类推地踩着带子往前走)。家长先示范给孩子看,孩子模仿家长。尽量让孩子的脚掌踩在带子上。这个动作比上面的锻炼方法1难度稍微增加了,这样可以提高孩子平衡能力。

锻炼方法3:引导孩子提物走

准备工具:孩子双手协作才能拿起的、不太重的东西或玩具。

让孩子双手拿着东西独立步行,比如,家长可以放一个玩具箱在地上,让孩子把这个玩具箱搬起来,拿去指定的地方放下。

在孩子前进的“路上”,家长可以放置一些障碍物。让孩子一边搬玩具箱一边想办法跨越障碍物。这个动作可以训练孩子双手协作能力,理解能力,脑部对语言的处理能力。

锻炼方法4:引导孩子走楼梯

在家里,家长可以利用几张高度不一的椅子,为孩子搭一个“楼梯”。一开始家长可以牵着孩子的双手,辅助孩子走楼梯(往上走往下走都可以)。

当这个动作熟练了,家长可以只牵孩子一只手;接着就让孩子独立走这“楼梯”;为了再增加难度,家长可以减少椅子的数量,增加“楼梯”的落差。这些动作可以提高孩子腿部的力量,左右重心的转换。

锻炼方法5:

引导孩子原地转圈

家长双手牵着孩子的双手。由家长带领着孩子转圈。一边转圈,一边跟孩子说“转圈圈,转圈圈”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这个动作的指令。当孩子再听到转圈圈的时候,孩子就能做出相应的动作。同时这个动作可以刺激孩子的前庭功能,让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平衡能力。

锻炼方法6:引导孩子跳

家长可以先示范给孩子看,然后就牵着孩子的手,引导孩子做跳的动作,最后就是家长发出指令,让孩子完成家长的指令。可以教孩子原地跳,立定跳远,让孩子站在15厘米高的小阶梯上跳下来,原地单脚跳。家长先别急着纠正孩子的动作,先把跳的动作做出来。

提醒

开暖气 少穿衣 好锻炼

黄晓茵提醒,家长在冷雨天里,可以打开家中暖气,每天半个小时,让孩子穿少点衣服锻炼。

家长在与小孩进行以上的活动时要注意安全,宝宝锻炼需要在家长的监护下开展。

同时,家长还需要耐心给孩子讲解示范动作,每天坚持,循序渐进,提高孩子大脑运动能力,促进脑部骨骼的发育。

文/羊城晚报记者余燕红通讯员白恬插图/采采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