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三大证券报要闻汇总

2016-01-18 10:03 证券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去年信托公司业绩分化加剧 转型不再是口号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平安信托、中融信托、中航信托、安信信托、国元信托、苏州信托、陕国投,共7家信托公司相继披露了2015年部分经营业绩。记者发现,去年信托公司业绩差距分化增大,部分公司正积极进行转型。

其中,安信信托披露的2015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净利润及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60%;净资产增幅更是高达249.59%。

中国平安披露的平安信托2015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显示,2015年平安信托实现法人净利润31.09亿,同比增长41.95%;营业收入达73.72亿元,同比增长30%。

陕国投的2015业绩快报也于日前出炉。数据显示,陕国投营业总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增长均在30%以上。

前海金交所变大戏法 平安突袭金融资产交易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日前获悉,除现有的陆金所、平安交易所、深商所、平安前海众筹等交易所创新金融模式外,平安集团的“新家庭成员”——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也迎来了集团对公司股东、董监高、业务等多层面的调整。

不久前增资至64.74亿元的深圳平安前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取代平安信托,成为前金所的新主人;包括平安银行投资银行部原总裁孙宇、私人银行部原副总裁周泓冰在内的多位银行高管加盟前金所;业务虽以非标资产为主,但按平安集团规划,“国际双向跨境资产交易平台”才是其最终定位。

股权质押再成下跌替罪羊 银行称:未有过激调整

去年下半年以来,任何资金面的风吹草动都会令市场为之动容。

上周五有消息称,上海部分银行“停止接受中小创股票股权质押,仅接受沪深300成分股的质押,质押率也由50%下调到35%至40%”,被认为是当日大盘回调的因素之一。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自去年股市波动以来,包括银行券商在内的金融机构都对股权质押业务保持了谨慎态度,但常态化的风控并未因近日大跌而做出过激调整,并且也没有全面停止对中小创的质押业务。

10万亿险资迎来首次外审 股票投资信披需加强

2015年12月15日,保监会下发的《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指引》,1月12日至13日,中国保监会对于各家保险公司投资部门高管、风控和审计部门人员以及第三方审计机构人员进行了分批培训。证券时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正在各家保险公司进入实操阶段。根据监管要求,今年4月30日保险公司要拿出外部审计报告。

这是国内保险机构首次被要求聘请独立第三方审计机构,对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进行专项审计。在国外,这套内控做法较为普遍。

万科A复牌“爽约” 折射两地制度差异

说好的“周一见”,万科A(000002)并没有如期赴约。因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极其复杂,停牌一个月的万科A近日向深交所申请继续停牌至3月18日。不过,万科H股早在1月6日就已先行复牌。

同股同权不同时复牌,加之“宝万之争”的背景,一时引来热议。此前,财经作家吴晓波就认为万科停牌的一个重大理由是为了重组,但在目前股票高溢价情况下,愿意入场接盘的潜在投资者恐怕不多。在这几天股市低迷情况下,打开H股,让股价回归理性,既可起到吓阻对手的目的,也有利于“友军”进场。

抛开“阴谋论”不说,仅就法律层面来看,万科A股和H股不同步复牌均是基于当地市场的规则,符合当地市场的监管规定。目前A、H股上市公司的停复牌差异主要在内地与香港市场的重组停牌制度差异上。在万科H股复牌后,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其他A、H股上市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复牌不同步的情况。

与王亚伟合作刚落定 安妮股份又迎社保基金调研

A股疲弱,不过上周(1月11日~15日)机构调研热情不减。其中,安妮股份(002235)接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调研,公司因率先宣布大股东减持计划以及与王亚伟旗下千合资本合作而受到市场关注。

新潮实业看好石油价格回归 大股东拟增持10亿元

新潮实业(600777)17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金志昌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未来三个月将在二级市场以不高于18元/股的价格增持公司股票,累计增持金额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公司方面表示看好石油价格回归。

大跌难阻调研热情 险资新年频现公司一线

2016年以来,A股大幅下挫。尽管如此,作为市场上的重要参与机构,险资新年以来仍频频调研,不少上市公司受到险资关注。其中,七星电子获两家保险机构关注。若从机构的角度来看,前海人寿调研了众生药业、金刚玻璃等两家公司,中国人寿也调研了云海金属、绿盟科技、爱尔眼科等公司;国华人寿则调研了华峰超纤。

责任编辑:宗晓丽(QF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