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为了避免投资结果与你的预期产生较大偏离,投资前最好先弄明白以下几件事。
第一,收益率≠年化收益率
很多理财产品在说明书中会故意模糊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的区别,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收益真的差很多。收益率指合同到期后,本金的收益水平:如1万元本金,5%收益率,理财期限是30天,则30天后的收益为10000*5%=500(元)。年化收益率指一年365天到期后的收益,则1万元本金、年化5%、理财30天后的收益率为(5%/365)*30*10000=41.096(元)。
第二,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
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习惯标示“预期收益率”,而我们可能会误认为真的能拿到这么多的收益。实际上“预期收益率”是银行认为在“正常”的市场走势下获得的收益,一旦遇到不利的市场波动,这一收益是很难保证实际到手的。
第三,警惕“霸王条款”
某城商行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结构性理财产品明确规定,到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55%,收益超过3.55%的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也即是说,投资者承担的负收益无上限,若产生超额收益却归银行所有。对于这种“没收”投资者超额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尽量不要购买。
第四,小心“飞单”
“飞单”是指银行个别员工与社会人员内外勾结,私自销售非本行(总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本行(总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部分涉嫌非法集资。
近年来银行员工私自勾结外部人员售卖非银行自营产品,结果导致不法分子卷款而逃的案例不在少数,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即使是基金类产品也不适合在银行购买,手续费要远高于第三方代销公司及基金公司本身。
要确保理财产品是银行卖的,只要看看银行官网上有没有这款产品就可以了,如果是在营业厅购买,也可以让银行工作人员在电脑上给你展示,是从该行官网购买的理财产品。
(综合自中国经济网、杭州日报等)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