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重组借壳,永远都是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而借壳方的成色问题,则多是不一而论。
初次借壳告败后,扛着“后勤托管第一股”的九好集团终于找到安身之处。11月14日,停牌超过7个月的鞍重股份重回股民视线,公告称,公司拟置出鞍重股份全部股权,然后发行股份买入九好集团100%股权。
公告显示,九好集团净资产账面价值为4.28亿元,预估价值37.18亿元,预估增值32.89亿元,增值率768.99%。查询发现,公告中关于九好集团下属20家地方分公司中,除去上海、宁波、建德三家分公司盈利外,浙江、北京、深圳、湖南、江苏、嘉兴均出现从数万到上百万的亏损;而剩余分公司则多为新成立状态,尚未发生业务。
另外,关于此次交易,《市场证券周刊》曾报道称,借壳前,九好集团毛利率数据异样飙升。鞍重股份发布的预案内容显示,2012-201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3.16%、52.74%和72.01%。到了2015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更是进一步增长至77.85%。
中国经济网记者联系到鞍重股份董秘办,对方工作人员回应称,“敏感时期,关于重组的一切问题都不方便回应。”
双面作战的郭丛军
借壳鞍重股份,九好集团实际控制人郭丛军成了最大赢家。
郭丛军持有九好集团4250.42万股,占比53.51%。而在今年4月份鞍重股份停牌后,关于九好集团股份转让的过程则显得十分有趣。
公告内容显示,2015年6月,自然人祝媛、李竞分别将其持有的九好集团300万元、15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郭丛军,转让价格为每份出资额7.0元。转让完成后,郭丛军持有九好集团49.25%股份。
7月26日,依然是经九好集团股东会审议,自然人俞建午将其持有的九好集团338万元出资额转让给郭丛军,转让价格为每份出资额9.3元。此时,郭丛军持有股份已基本定型,为53.51%。
交易逼近,为何自然人会把手中即将快速增值的筹码出让给郭丛军?
“按照正常流程,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选定交易方后才会下决心停牌。而此时,九好集团高层应该已经知道这个消息,此时进行股权变更,多多少少有点利益让渡的意思。”一位资本市场从业人员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
另一方面,郭丛军还现身鞍重股份3季度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更让市场猜测交易的保密性。
鞍重股份3季度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显示,郭丛军以持有700万股,占比5.149%,位居第二名。而整个3季度,鞍重股份尚处停牌期,未发生任何交易。
精准潜伏上市公司,加上手中公司借壳,一出一进,郭丛军手中筹码已增值8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