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经济综合报道 近日一条名为“星巴克热饮杯盖容易致癌”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热传。消息称杯盖受热后会释出的苯乙烯单体可能造成人体免疫力的下降,增加癌症的风险。这一消息虽被证实为空穴来风,但仍让“不是在星巴克就是在去星巴克路上”的小伙伴们高呼“吓死宝宝了”。
自2006年“苏丹红鸭蛋”事件开始,食品安全相关话题就不断刺激者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并吸引着全社会的眼光。而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更是把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升至顶点,此后的一系列事件,食品行业成了谣言的重灾区,而食品企业也成为“谣言”最大的受害者。谣言的制造者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我们在面对众多鱼龙混杂的信息时,应该有自己的态度。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如何让遍布我们“朋友圈”的谣言不攻自破。
关键词:利益
食品行业谣言的产生的背后是经济利益的驱使。
一些人通过捏造和发布竞争对手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谣言,诱导消费者对其产生不信任感,借此打击竞争对手品牌,影响其正常经营和市场销售。以双汇集团为例,双汇食品受谣言影响,短短几个月市值损失达300亿。
食品行业是谣言的重灾区。
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一定程度上重创了中国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的信任度和信心,公众的“食品焦虑度”始终存在。而利用公众的“食品焦虑”,也成了一些企业开展不当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信息时代网民应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利用谣言打击竞争对手,成为一些无良商家的竞争手法。所以,增强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克服自身的从众心理,跟咱没关系的事儿就别瞎凑热闹,做一个当代合格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