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刷养老卡被重复收费 养老助残券变卡存漏洞(2)

2015-10-08 11:28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调查

虽然问题最终解决了,但彭奶奶一家人还是觉得后怕和不可思议,为什么会出现被重刷的问题呢?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养老助残券变卡后,整个交易流程实现了信息化操作,老人持卡消费只需将卡向专用POS机轻轻一贴,无需输入密码,便可完成整个支付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对于高龄老人却有着难以逾越的技术屏障和安全风险。

问题一 券变卡后没有密码 老人刷卡存隐患

对于为什么会出现重复刷卡,96156监督热线的工作人员解释,如果付款过程中POS机的信号不稳定,系统没有记录第一次交易,便可能“再刷一次”,这样就产生了“重复刷卡”。溪南发超市的店主也介绍说,POS机因为需要及时更换打印纸,有时候纸用完了系统也可能会重新刷一次。此外,不仅可能出现多刷“盗刷”的情况,有时也会出现没有刷上的情况,“之前有一位顾客出门后看账单没有刷上钱,又回来重新刷了一次”。

但对于老人来说,这种技术风险一般难以规避。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80岁以上老年人难以记住卡内的余额,在消费中一旦出现多刷的状况往往难以知情。此外,养老卡的交易不需要输入密码,无法像银行卡那样在交易失败的情况下“暂止交易行为”,即使对消费存疑,也只能支付完成后进行核对。

问题二 部分商户不留存根 事后很难查证

彭奶奶的家属说,既然彭奶奶被记录“消费”两次,就应该有两张购物存根,但是彭奶奶当时只收到一张消费单,而且不需要签字。家属曾询问溪南发超市能否查到当时的购物存根,超市店员则表示“这个存根一式两份,一份给顾客,一份给我们自己,但是基本上当天就扔了”。

商户开具的购物存根是顾客核对购物信息的依据,但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像京客隆、物美等大型超市会规定保留养老助残卡的购物存根,一些餐饮、便利店等私营商店却没有保留存根的习惯。这也意味着,商家以无法提供存根为由,可以拒绝向老人和家属核实当时的购物信息,顾客必须借助其他方式查询交易明细,否则就是“死无对证”。

北青报记者查询了养老助残卡消费的相关规定,发现作为购物凭证的存根,民政局方面对此没有明确规定。96156监督热线的工作人员也向北青报记者确认:“商家是不是保留存根一般是他们的财务部门决定的,目前民政局这边没有强制的要求。”

此外,部分商户开具给老人的购物存根也并不规范。北青报记者发现,有超市仅提供一张养老助残卡单次消费总金额与卡内余额的存根,而缺失了另一张物品清单与物品单价的存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金额错误,老年人及其家人也难以通过核对存根的商品数量与价格来判断是否存在多刷、误刷的情况。

责任编辑:李孟鹏(QN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