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北京联通发展大事记(1970—1979年)

2019-07-23 14:5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开篇词

回望北京通信事业的七十年发展历程,既是新中国不断发展强盛的保证,也是一代代通信人艰苦努力的见证。

从1949年2月3日北平军管会正式接管北平电信局,到2019年2月2日北京联通实现国内首次5G园区驾驶应用,在天翻地覆的历史画卷上,通信技术一次次写下了浓重的笔触。今天,伴随5G与千兆宽带网络的到来,通信网络与技术,带给人们的已不仅仅是生活与工作的便捷,更是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

为此,千龙网联合北京联通公司共同梳理了北京联通(及其前身企业)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发生的几十件大事,如同在北京通信历史长河中捡起一些璀璨石子。与广大网友一同回顾,曾经,那些悄然改变了我们工作的方式、学习的方式、娱乐的方式、生活的方式……

外交活动与卫星地球站建设(1972年)

1972年2月1日至3月2日为配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通信需要,租用美国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在首都机场建设临时地球站,开通至美国的话路35条、报路12条,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卫星通信。同年9月20日至10月17日为配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通信需要,再次租用移动式非标准型卫星地球站,安装在首都机场。其间周恩来总理指示要建设我国自己的卫星地球站。1973年7月4日,北京卫星地球站一号站建成投产。通信容量为60条话路和一路双向彩色电视。通过太平洋上空的国际通信卫星与亚洲、美洲、大洋洲的国家和地区开通直达电路。1974年3月25日北京卫星地球站二号站投产,通信容量为132条话路、一路双向彩色电视,通过印度洋上空的国际通信卫星与亚非各国和地区开通直达电路。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我国租用的卫星通信地球站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我国租用的卫星通信地球站

建设中的卫星地球站

建设中的卫星地球站

1973年建成的北京Ⅰ号国际卫星地球站天线

1973年建成的北京Ⅰ号国际卫星地球站天线

开办报纸传真业务(1974年)

1974年11月1日北京至成都以60路微波电路传送《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参考消息》等三种报纸版样,在当地印刷,称为传真版。报纸版面传真业务自1969年试用3路明线载波进行传送,效果不甚理想,此后又尝试在微波电路上进行报纸传真获得成功。1976年至1979年,先后开办了北京至广州、南宁、昆明、兰州、乌鲁木齐、武汉、南昌、重庆、福州、等地上述三种报纸的版面的传真业务,从此祖国各地可与北京同步看到当天的主要报纸。1980年后,又陆续开办北京至南京、杭州、长沙、贵阳、西安的报纸传真业务,并增加了《工人日报》等5种报纸。

70年代北京电报大楼报纸传真机房

70年代北京电报大楼报纸传真机房

发送报纸版面传真

发送报纸版面传真

向全国发送《人民日报》传真版

向全国发送《人民日报》传真版

支援河南抗灾通信(1975年)

1975年8月至9月,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北京市长途电信局先后派10人组成抗洪救灾小组前去支援通信工作。

北京长话大楼竣工投产(1976年)

1976年7月1日 北京长话大楼竣工投产,该工程于1959年筹建,中途因压缩基建投资、国家经济紧张以及“文化大革命”等原因多次受到影响,后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建设。建筑面积43445平米(其中主楼24517平米),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主楼高87.3米,全部采用国产设备自行安装,有长途电缆中同轴1800路载波终端设备,对称电缆60路载波设备,明线载波设备及微波600路960路载波设备和长途电话机务站及电力设备等,具有电缆、明线、短波、微波及卫星通信等各种通信传输手段,初装电路容量1120路。该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北京长途通信基础建设中最大的工程项目,也是一座100%国产化的通信枢纽,充分显示出我国电信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长话大楼建成后成为中国长途电话通信中心、长途电话自动交换网的全国中心和中国国际电话的主要出入口。

建设中的北京长话大楼

建设中的北京长话大楼

刚刚落成时的北京长话大楼

刚刚落成时的北京长话大楼

长话大楼国内人工话务台工作场景

长话大楼国内人工话务台工作场景

1800路同轴电缆载波系统开通(1976年)

1800路同轴电缆载波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大通路通信设备,1976年3月正式在京沪杭干线开通,承担北京至华东地区的通信任务。1985年9月2日京汉广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工程投产,该工程建成后缓和了长途通信电路的紧张状况。

70年代长话大楼内的1800路同轴电缆载波设备

70年代长话大楼内的1800路同轴电缆载波设备

唐山地震保通信(1976年)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北京长途电信局先后派出105人,13辆通信车,北京市电信局派出230人赶赴灾区积极投入抗震救灾恢复通信的工作。派出人员和设备支援国家地震局组成京、津、唐、张无线电台抗灾通信网(延续至1978年12月陆续撤销)。北京电信职工临危不惧,坚守岗位,保证了中央与地震灾区的通信联系和首都的正常通信。

1976年9月北京市电信局召开唐山地震抗灾保通信表彰大会

1976年9月北京市电信局召开唐山地震抗灾保通信表彰大会

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的应急通信车

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的应急通信车

抢救河北尚义县72名食物中毒学生(1977年)

1977年12月10日北京长途台话务员韩淑清、陆淑林、刘力英、滕淑珍等22人,在抢救河北尚义县72名学生食物中毒的通信工作中出色完成任务,在北京长途电信局给予记功奖励,并受到邮电部、北京市委的通报表扬。新华社对此进行了广泛报道。

新华社对“尚义事件”的报道

新华社对“尚义事件”的报道

责任编辑:张博(QF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