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与减法相结合 实现首钢全面创新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者,近3年来首钢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发展,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并在城市综合服务业领域谋划布局,创新性地打造城市静态交通产业生态链,为北京和全国其他大城市解决停车难作贡献。图为:首钢集团生物质能源项目参观路线汽机厂房照片。
在钢铁行业仍处在“寒冬”期,经营异常艰难的环境下,在进入世界500强榜单的钢铁企业逐年减少的情况下,首钢已经连续第六年跻身世界500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首钢在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做“加法”与做“减法”相结合,从供给侧发力,从生产领域扩大有效供给,加强中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实现做 “加法”。2016年首钢共完成新产品开发141项,实现转产68项。高端领先产品产量达到525万吨,同比增产73.4万吨。汽车板、镀锡板、电工钢三大战略产品取得新突破。其中,汽车板具备合资品牌高端车型整车供货能力,跻身国内一流汽车板供应商行列;镀锡板实现了国内高端客户的全覆盖;电工钢新增客户56家,“高磁感取向硅钢产品及超高压变压器应用成果”通过专家评审,跻身变压器材料供应商世界第一梯队。
目前,京唐公司的全部产品均为高档钢材。包括名牌汽车的车身、海尔冰箱的外壳、西气东输的管道,知名品牌饮料的易拉罐等拳头产品。2016年,首钢京唐公司主要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其中,家电板、车轮钢行业排名第一;高强钢行业排名第二;汽车板行业排名第五。
首钢京唐公司集中应用“三干”技术、海水淡化、水电联产、烟气脱硫脱硝等一系列节能减排技术,对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充分循环利用,各项指标国际领先,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志性工厂”,被业界誉为中国钢铁的“梦工厂”。
首钢还积极退出低效资产,加大力度处置低效和无效资产,坚决退出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缺乏市场潜力、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的企业,实现做“减法”。2016年首钢集团推进完成19家企业退出。
全力培育城市服务新动能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者,近3年来首钢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发展,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并在城市综合服务业领域谋划布局,创新性地打造城市静态交通产业生态链,为北京和全国其他大城市解决停车难作贡献。图为:首钢立体停车项目。
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发展,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首钢在城市综合服务业领域谋划布局,培育新经济、新业态,创新性地打造城市静态交通产业生态链,为北京和全国其他大城市解决停车难作贡献。
目前,首钢已具备六大系列十三种机械式立体车库和公交智能立体车库的设计与制造能力,能满足不同场地的个性化需求,技术先进性、功能多样性,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巴士酷(公交智能立体车库)和圆塔酷(双环型智能圆形塔库)属国内首创。
首钢总公司总经理助理顾章飞透露称,北京新机场停车综合体、贵州省六盘水市市中心区域15个立体停车场工程项目(二期)、小营公交场站立体停车库项目、地铁16号线P+R停车项目等项目也正在规划中。
除此之外,首钢还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培育城市服务新动能,并加强资本运作,打造投融资平台,构建相对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