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的国家战略。
三年来,北京各市属国企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性工程国家战略,从顶层设计到全面实施,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北京城建集团施工的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主体结构提前封顶,河北机场集团公司纳入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管理,京津冀机场一体化运营管理机制初步形成……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车身焊接车间内,299个机器人组成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的生产线将一辆辆汽车成功组装……
同仁堂安国项目一期中药材加工车间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药材原料将被加工成中药材精料、饮片和颗粒饮片……
以融合促发展,以协同提活力,北京城建集团、北汽集团、同仁堂集团……,一家家北京国企三年来的发展历程凝结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的一个缩影。
近日起,千龙网产经中心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协同发展这三年 首都国企在行动》,为您展示北京市属企业在三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喜人成果。
【协同发展这三年 首都国企在行动】系列报道——
北京金隅集团改革发展深度解码:墙内开花“内外皆香”
文|千龙网记者刘洪昌
根据北京金隅集团的战略构想,是通过改革和持续深化创新发展,打造备受尊重的国际一流产业集团。理想很丰满,何以能达?正如金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德义同志在金隅2017年第一次工作会总结讲话中所言:上下同欲者胜,志同道合者赢。
回首过往岁月,尤其在刚刚过去2016年,借助改革的东风,金隅集团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务实创新、奋发进取,在积极推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参与治理“大城市病”,服务社会民生,保障首都城市运营,此外通过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以新的视野和格局在海外谋新篇……
作为土生土长的国有企业,北京哺育了金隅,金隅服务建设了北京。今天的金隅,从某种意义而言,已经实现了墙内开花“内外皆香”,而内外兼修,也一定能让金隅行稳致远。
主动请缨破除大城市病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6年4月15日,金隅集团与北京市东城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实施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复兴”计划。
据了解,该项目范围内占地共87.89公顷,其中院落占地面积为75.27公顷。项目区域范围共涉及东西向16条胡同,院落数约为1000座,区域内总户数约10000户,人口约2.7万人,其中流动人口约0.6万人。
在业内人士看来,金隅集团除了资金方面的全力支持,以及四大板块产业链的优势,金隅房地产板块未来可为南锣鼓巷项目提供5000套左右的对接房源,以实现内外平衡可持续,“这对于城改项目来说至关重要。”
项目启动后,通过全面梳理工作内容,项目重点随之浮现。其中,公共停车场配套建设成为重中之重,这不仅能有效满足地区居民的合理停车需求,也实现了胡同路面无停车,打造交通安宁街区的初衷。目前,两个立体停车场的设计工作已完成,并进入了具体的实施阶段。
同时,跟进东城区政府已经开展的四条胡同整治工作,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发展模式,开展已腾退院落的修缮工作,为南锣剩余12胡同整治做好试点。目前,完成部分已腾退房屋样板间设计和施工工作。据悉,在这些院落中,金隅集团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智能家居等均得到了充分展现。
创新发展促工业企业转型
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金隅集团对所属西三旗区域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企业进行关停搬迁,疏解低端人口,利用腾退后的自有工业用地,进行业态调整,打造“高精尖”产业,补充完善城市功能短板。
金隅程远公司的前身西三旗建材城成立于1992年,是金隅集团为实施总体发展战略、调整企业结构而成立的。此后经过10多年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区厂房搬迁调整建设和硅谷先锋等住宅小区的建设,彻底改变了西三旗地区原工业废弃地面貌,完成了金隅集团企业结构调整和西三旗工业区开发建设的历史使命。
尤其是2012年以来,该公司精心打造的“金隅翡丽”一期、二期、三期楼盘持续热销,获得市场广泛赞誉。也是在这一年,金隅集团与海淀区政府合作共建的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历经几年的艰难攻关,目前已取得市规委控规调整的正式批复。规划业态由单一的教育科研变为住宅、商业及教育科研综合体。
2016年,金隅集团又与海淀区政府达成共建“智能制造创新基地”协议,促进了金隅科技园规划、审批障碍的解决。同时,园区规划范围内传统污染企业已陆续关闭,近百家系统外商户已全部腾退。
创新发展,政企民共赢。金隅科技园的打造与升级,也被认为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的典范。
战略重组助推供给侧改革
回首2016年,面对建材业去产能、房地产业去库存的严峻形势,金隅集团的两大主业逆势突进,完成了一起迄今为止业内最大的并购案,在业内乃至资本市场都产生了轰动效应,彰显了金隅决策者的任事担当。
2016年5月,金隅和冀东实施战略重组,重组完成后,据初步估算,熟料产能将达到1.1亿吨,水泥产能将达到1.7亿吨,将跃至全国水泥产能前三甲,进入第一梯队,世界第五大水泥集团。重组后,金隅集团资产总额预计达到2000亿元;销售收入预计接近600亿元。
金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战略重组旨在进一步规范华北地区水泥行业市场秩序,改善区域供求关系,倡导良性竞争,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政府、企业、股东、职工等多方共赢。
在此基础上,金隅集团将继续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通过加大投入实施科技创新,大力推广环保型水泥生产线和固废资源化技术的推广,持续淘汰低效、高污染、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领地区水泥健康有序发展,为实现做优做实做强做大,做出特色,打造专业化、国际化、国际一流产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贡献力量。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金隅冀东此次战略重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背景下进行的,契合国家政策,顺应市场发展规律。
“金隅股份与冀东集团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两家水泥企业,在化解京津冀水泥和熟料产能,推进水泥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理应担起行业整合、化解过剩产能整合的重任。”上述人士说道。
坚持“走出去”誉满海外
从走出北京城,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再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金隅集团“走出去”的步伐,其实一直未曾停歇。
重组后的金隅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迅速组建国贸公司,为下属各子公司、水泥工厂生产的水泥及熟料产品提供出口服务,实现了水泥出口业务与水泥主业高度协同,并达到产品免检标准。截至2016年11月份,金隅冀东水泥出口量60多万吨,水渣及矿渣粉出口量约105万吨,共完成贸易量约168万吨。
据介绍,金隅冀东水泥品牌为“盾石”,出口主要由金隅冀东三友公司承担,主要生产硅酸盐水泥P.II42.5(美标)水泥。截至12月份,三友公司共生产发运27.1万吨。
而美标水泥的生产和出口发运,也成为“盾石”品牌再次打开国际市场窗口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初在接到生产订单后,公司当即成立专题技术攻关小组,从物资准备,到生产品种转换、过程质量管控、水泥制成发运,各生产环节有条不紊、一气呵成。
三友公司则严格控制整个生产流程和质量管控过程,尽最大可能降低质量风险。为确保美标熟料符合合同指标要求,三友公司还专门把两条窑的熟料配料方案进行了调整,适当采取高铁配料方案,降低熟料铝氧率,高标准完成了水泥煅烧任务。而在水泥发运环节,三友公司提高发运效率,保证了产品按期装船。由于美标水泥质量稳定,性能优异,发运到第六船时,达到产品免检标准,客户已不在港口现场抽检,为下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众所周知,国内水泥市场经过多年发展,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行业进入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平台期。金隅冀东锐敏地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开辟新的市场出口机遇,坚持“走出去”以期创造更广阔的海外发展空间,实现墙内开花“内外皆香”。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