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消费者会误认为,买了变频空调在省电上就一劳永逸了。本次测试工程师向消费者发出忠告:“变频空调省电的关键是到达预设温度后,压缩机以较低功率运行。如果消费者使用时频繁进出房间或不注意房间的保温(关好门窗等),使得房间温度与预设温度有差距,会令压缩机一直以较高功率运行,从而造成耗电量的增加。”
他补充道:“如果空调的制冷面积无法应付房间实际要求,同样会迫使压缩机以较高功率运行。一般来讲,变频空调满载运行的耗电量比定频空调还要高。”
在空调选购上,本刊建议消费者不能仅仅参考“空调-房间面积匹配表”,因为这忽略了空间体积,即房间高度的影响;同时我们要综合考虑楼层、房间朝向等外部因素,切勿因为省钱选购不符合房间体积的空调,否则“以小(匹数空调)带大(体积房间)”将得不偿失。
牺牲舒适性的省电都是“耍流氓”
2016年1月,美的与格力在微博上的互撕事件彻底炸开了空调行业的锅,同时也引来不少消费者质疑:“一晚低至1度电”、“1赫兹变频”到底是实用创新还是宣传噱头?
本刊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美的“一晚1度电”的大致测试工况为室内27℃/室外30℃。
不过,测试工程师指出:“测试环境(热平衡室)的保温性能较好,而空调在实际使用中会受墙体保温性能、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测试数据可作为对比参考,但不宜完全套用于现实。
除了美的的ECO模式外,其它品牌也有各自的省电运行模式。面对本刊记者对这些模式实际省电效果的提问,苏宁线下卖场的海尔销售员表示:“假如空调设定在26℃,开启省电模式后,房间温度可能会稳定在28℃左右。”
那么,市面上的省电模式是否意味着要以牺牲舒适性为代价呢?
在国家标准中,家用变频空调的性能主要受GB/T 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及GB 21455-2013《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两个标准规范。但这两个标准只对制冷效率、能效比等能耗指标作出规定,而未对空调的制冷舒适性作出明确要求。
一名不愿具名的工程师向《消费者报道》记者提到:“国家标准对于电器的能耗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记者佐证发现,变频空调、洗衣机的能效等级均在2013年被更新。
他补充道:“大部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还处于初级阶段,比较注重经济性,就算关注性能也大多倾向于空调的制冷速度,而忽略了空调的制冷舒适性。”
针对“1赫兹变频”概念,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电气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姜华指出:“空调工作在超低频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以8小时测试为例,实际处于超低频工作的时间可能不会超过15分钟。另外空调压缩机长期工作在超低频状态下,是会降低其使用寿命的。”
对此,测试工程师也表示:“厂商在空调出厂时会按照需要预设好空调的工作频率范围。但在1赫兹工作频率下,压缩机会运转得很慢,基本没起到制冷效果。”
从根本上讲,过多注重省电,脱离实际使用效果以及舒适性的技术创新其实都是在“耍流氓”。
伴随空调的智能发展,“睡眠曲线定制”能为用户钱包节省不少。它能让用户根据自己需要预设空调不同时间段的运行温度。假如用户想在深睡眠到清醒时段调高空调温度,那么他睡前可在APP上预设,一来避免打断自己的睡眠过程,二来节省电费,更重要的是满足了舒适性的个性化定制。
本次测试的6款空调中,4个国产品牌的互联APP上均搭载该项功能,其中美的和格力精确至1小时;海尔为半小时;志高精确至每分钟,同时还能定制风速及摆风。
空调设定在23℃时,6款样机中,只有大金的房间温差能保持在2℃以内。另外,松下、格力、美的的房间平均温度均低于21.5℃,最低温度甚至录得低于19℃,与房间预设温度相距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