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态势:认识统一深化 推进势如破竹
“全面深化改革头3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3年,今年要力争把改革的主体框架搭建起来”……
2016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二十次会议,检视改革进程,对改革阶段性任务作出最新部署。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在中央深改组已经召开的27次会议的公开报道中,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可发现,“改革”一词出现272次,几乎是“改革”不离口。其次是“实”字,出现121次,工作要实、措施要实、落点要实,其中“落实”一词出现46次。此外,“推进”一词出现48次、“责任”一词出现25次、“法治”一词出现15次。
从深改元年的全面播种、次第开花,到关键之年的全面发力、纵深推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改革总目标谋篇布局,始终牢牢把握正确方向,驾驭和引领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航程。
经济体制改革着眼适应新常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金融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简政放权成效显著。
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中国道路、构建法治体系,在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群团改革试点等方面,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激活“一池春水”,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出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媒体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
社会体制改革进一步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推动改革成果更广泛惠及人民群众。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搭建多元化人才选拔平台,养老并轨增进社会公平激发社会活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开建设健康中国的新步伐。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注重理念先行、顶层设计,出台了环境保护督察试行方案,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提出了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等,并通过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等举措,加强责任落实和追究。
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体制改革致力管好“关键少数”,提出了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办法等等,逐步向源头治理、防患未然的更深层次挺进。
近三年蹄疾步稳的扎实推进,不仅改革举措开始串点成线,框架结构日渐清晰,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总结规律、指导实践的改革论述,更使全党全国对改革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改革共识更加凝聚。
中央深改组的工作节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改革的大势: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央深改组召开会议8次,审议及通过文件37个;
——2015年,全面深改的关键之年,召开会议11次,审议及通过文件65个;
——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仅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七次会议一次就审议通过了14个文件,创出新高。
近三年来,中央深改组会议接近“每月一次”的召开频率渐成“惯例”,每次会议议题的平均数明显增长,27次会议通过的文件多达162个。统计显示,2014年,中央深改组单次会议平均审议通过文件4—5项,2015年增加到5—6项,今年前8次会议审议文件数量60个,平均每次会议审议增加到7-8项。
这条上升曲线的背后,是改革意识的不断强化,是改革步伐的坚定有力,更是人们对改革成功的信心与期盼。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全面推进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