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9月19日讯(记者 宗晓丽) 9月19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2016年“质量月”电梯维保企业公开承诺服务质量活动成功举办。
据了解,此次活动紧扣北京市“质量月”活动主题,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质量月”活动的开展。活动现场,北京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向社会通报了北京市电梯的使用及检查情况。
9月19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2016年“质量月”电梯维保企业公开承诺服务质量活动成功举办。
北京市电梯“老龄化”现象凸显
近几年,我市电梯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截至2016年6月底,数量已达201461台,年均增长量都在保持10%以上。由于我市城市建设起步早、发展快,电梯“老龄化”现象凸显,导致电梯故障率增高,住宅电梯尤为突出。目前住宅电梯占全市电梯总量的49%,在9.8万台住宅电梯中,使用年限10年以上的2.7万台,13年以上的10469台(主要是房改房电梯),15年以上的5222台。
为了解决老旧电梯突出问题,我局组织开展高风险电梯安全评估。2015年完成3970台电梯评估工作,评估结果通报责任单位进行安全风险提示和督促整改,系统性问题通报行业主管部门监督整改,重大安全隐患通报所在地政府挂帐整改,将风险评估总体状况向社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
住宅电梯更新改造工作需要动用专项维修资金。近几年随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申请流程不断完善,资金使用量逐年大幅增长,从2009年年使用量不到3000万元,到2015年年使用量6.13亿元,2015年用于住宅电梯更新、改造、修理的资金2.1亿元,占年使用量的34.2%。
老旧住宅小区的电梯多数存在房屋产权主体不清、管理缺失、维修资金筹集困难等问题,2015年将建立政府救济制度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12月底,全市16个区均已全面建立产权主体不清、维修资金不足的老旧住宅电梯政府救济机制,由区政府牵头,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消除电梯安全隐患。2015年,84台电梯通过使用政府救济资金进行了更新改造。
非原制造厂保养电梯不合格问题相对集中
2015年全市各检验机构共完成约19.6万台电梯的定期检验工作,其中住宅电梯9.6万台,占总量49%。检验机构共出具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定检报告5713份,占全部定检报告3%。5713台电梯经整改复检后,99台电梯检验结论为复检不合格,属地质监局已责令使用单位停用整改。不合格定检报告分类统计如下:
一是按适用场所统计,其中住宅电梯报告共3161份,占全部不合格的54.4%;办公楼电梯报告共1553份,占全部不合格的26.7%。二是按是否原制造厂保养统计,非原制造厂保养电梯报告共4641份,占全部不合格的79.9%;原制造厂保养电梯报告共1171份,占全部不合格的20.1%。三是按不合格项目内容统计普遍存在问题,其中应急照明及紧急对讲装置存在问题共1221份,占全部不合格的21%;原始资料、管理制度、日常保养资料、维保合同及作业人员操作证等技术管理资料存在问题共814份,占全部不合格的14%。
维护保养不到位成电梯投诉举报首要原因
2015年全年受理电梯投诉举报4222件,由于维护保养不到位等原因受理投诉举报占总量的54.5%。2016年上半年受理电梯投诉举报3446件,由于维护保养不到位等原因受理投诉举报占总量的57.3%,电梯维保服务质量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
相关阅读:北京市质监局举办2016年“质量月”电梯维保企业公开承诺服务质量活动
千龙网北京9月19日讯(记者 宗晓丽) 9月19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2016年“质量月”电梯维保企业公开承诺服务质量活动成功举办。据了解,此次活动紧扣北京市“质量月”活动主题,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质量月”活动的开展。
2016年,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工作部署,按照北京市质监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2016年北京市“质量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北京市“质量月”活动的主题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设质量强国首善之区”,充分体现了全国“质量月”活动的精神和北京市质量发展战略定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