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的冷与暖:三大乳企赚的没一家酒企多

2016-09-05 08:46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2016的冷与暖 他们用数据和故事相互印证

1 前所未有的房贷业务背后

银行仍是楼市的最大“金主”

无论在银行还是房地产商的半年报里,楼市火爆的体现是: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增长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而资本也正蜂拥流入房地产市场。

住房贷款成银行必争之地

“个贷增速是这几年以来前所未有的。”中信银行高管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坦言,尤其是房贷的增长迅速。在今年银行的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中,房贷是绕不开的话题。

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17家上市银行新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19941.48亿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达到135103.18亿元,较2015年初增长了17.32%。除华夏银行外,各家银行在住房贷款上的增量与增速均超过往年。

而在个人住房贷款存量上,仅五大国有银行就高达11.11万亿元。其中,建设银行仍以3.18万亿元的巨大体量占据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的榜首。而在17家银行中,南京银行和贵阳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最低,分别为305.74亿元与60.16亿元。

不过,银行也并非将所有楼市一网打尽。在年中业绩发布会中,“选择重点城市”成了银行大力发展房贷业务的必选条件。中国银行副行长刘强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行住房贷款中,首套房贷款占比达到96%,主要增长的区域是北上广深和重点城市。

银行资金曲线驰援开发商

相较于个人房贷的火爆,银行对于房地产商的支持则画了条曲线。

截至今年上半年,17家上市银行开发贷款余额为4.08万亿元,较今年初增长不到500亿元。建行、农行、交行、招商等多家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投放额出现了下降。其中建行下降431.4亿元,是17家银行中下降最多的。

房地产类贷款也是银行处置不良的重灾区。上半年光大银行处理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超过10亿元,房地产行业不良占比也由去年底的4.5%下降至0.04%。

不过,银行依然是房地产行业的最大“金主”,银行的资金仍在以其他方式进入房地产商的腰包。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整个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高达23.94万亿元,同比增速达24.0%,创出2011年一季度以来新高。其中新增贷款额达2.93万亿元,创出过去6年同期新高。

“虽然各家银行都对房地产开发贷表现的非常谨慎,但是对于火热的市场行情,银行对于房地产开发贷还是预留了通道。”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银行自营和理财中,房地产行业成了重要的投资标的,以债券、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和股票等方式为主。

根据中债登统计,截至去年末,银行理财投向房地产占投资实体经济的比重为9.68%,余额为1.54万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新增了5500亿元。北京晨报记者 姜樊

2 “三桶油”向下 三大运营商向上

这些吸金猛兽告别了高增长

“三桶油”上半年惨淡的业绩令人大跌眼镜,而这种窘迫的滋味,三大运营商去年就开始品尝,不过,在努力转型中已经走出低谷。但毫无疑问,这些行业呼风唤雨的王者们吸金能力已不复往昔。

“三桶油”业绩比惨

“三桶油”半年报都很惨淡:中石化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大降21.6%;中石油净利润暴跌98%,仅赚了5亿,如果不计算非经常性损益,则亏损接近95亿;中海油大亏77亿。

为什么三家石油大鳄一个比一个惨?中石化说,因为国际原油价格低位震荡,下游石化产品价格同比降低。中石油则称,油价下跌导致探明开发储量下降、折耗率上升,油气资产折耗增加。中海油的理由是,中国去年下半年下调天然气价格,中国海域部分气田价格下降。业内普遍认为,国际原油价格大跳水以及国内成品油需求疲软影响了“三桶油”的赚钱能力。

“三桶油”最风光的时候在2012年,合计每天净赚6.63亿元。目前行业主流观点认为,下半年国际原油可能缓慢爬坡,回到每桶50美元左右的水平。届时“三桶油”的日子会好过些,不过在业界看来,那么风光的日子恐怕难以重现了。

三大运营商走出低谷

“三桶油”如今的境遇与去年同期的三大运营商有点像,不过,今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终于走出艰难季节。

新高、领先、反转、向好,这是三大运营商半年报里传递出的信息。中国移动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6%,这已经是数个季度都没有的好成绩了,净利润增长终于“转正”。中国电信净利润同比增长6.3%。中国联通也已初步扭转了困境。

值得关注的是,三大运营商的业绩向好主要受益于4G红利,流量收入在运营商盘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今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中的上网流量同比增长都超过了100%,最抢眼的是,中国移动上网流量贡献首次超过传统业务,跃升为该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工信部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今年上半年,我国移动数据收入占电信业收入的比例,由2015年底的28%升至 34%,首次超越移动语音成为电信业中占比最大的业务。运营商面对着新的行业模式考验。北京晨报记者 焦立坤

3 营收远高于茅台 利润远不及茅台

三大乳企赚的没一家酒企多

喝牛奶的人比喝酒的人多多了,但乳企的赚钱能力可比不上酒企。北京晨报记者统计发现,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乳企上半年净利润为45.3亿元,但是赚的钱仅相当于“酒业一哥”贵州茅台的一半,即使是和五粮液、洋河股份这些第二梯队的酒企相比,乳企的赚钱能力依然有待提高。

卖奶的挣钱能力不如卖酒的

半年报的数据显示,最赚钱的乳企伊利股份今年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00.8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蒙牛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72.57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77亿元。光明乳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2.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亿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伊利、蒙牛的营收要比贵州茅台(181.7亿元)高太多,但净利润却远远不及贵州茅台。三大乳企上半年净利润合计为45.3亿元,而贵州茅台一家的净利润就高达88亿元;五粮液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38.87亿元,洋河股份上半年净利润34.24亿元,这两家酒企也跑赢了最赚钱的乳企。今年下半年白酒企业纷纷开启涨价模式,这也意味着白酒企业的赚钱能力将更上一层楼。

卖牛奶的挣钱能力远不如卖酒的,折射出乳制品行业的尴尬处境——伊利、蒙牛、光明乳业这三大乳企都在财报中提到,行业正在遭遇全球奶源严重过剩、进口乳制品冲击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影响了整个乳业的盈利能力。

倒逼乳业探索新的创新模式

行业景气度下滑使得乳业上市公司的亏损面扩大。上半年17家乳企上市公司三家出现亏损,比去年多了两家,其中现代牧业上半年的亏损额最大,为5.9亿元,西部牧业亏损2775万元,第三为大庆乳业亏417万元。

在消费端尚可通过产品升级来提升利润时,依靠售卖原奶为生的奶牛养殖业处境更为艰难。现代牧业在财报中强调,营收和净利润由盈转亏是由于上半年受原奶价格下降所导致,拉低了其高质量原奶的售价。而由于受到进口大包粉和复原乳的冲击,该公司的液态奶也受到了不小影响。

乳制品行业低迷开始倒逼乳业上下游探索新的创新模式。国内最大的创新型牧业联合体、聚焦中小牧场“存量整合”的中鼎牧业财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达5.09亿元,公司净利润1071.41万元,相比2015年全年已实现扭亏为盈。北京晨报记者 陈琼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