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五箭齐发” 提前实现人口疏解半年目标

2016-07-22 17:5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7月20日讯(记者 宗晓丽)“管人、管地、管出租房屋、管集体经济合同、管低端产业”,作为北京市5个人口综合调控改革试点区之一的昌平区近年来通过探索建立“五管”工作体系,在控制人口无序过快增长方面实现新突破。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末,昌平区常住人口控制为196.3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控制为102.6万人,总量分别比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值减少1万人、2.9万人,增速分别比2013年下降0.3个百分点、2.7个百分点。2016年上半年,昌平区制定出台疏解功能、调控人口、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政策文件30个,10类专项台账动态挂账9164项,已销账6679项,销账率达到72.9%,压减流动人口8.1万人,提前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第一箭:监测、评估、预警相结合实现“人房业”全覆盖

调控人口,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就是要管住“人”。为准确掌握和跟踪分析人口动态发展变化,更加有效地服务人口规模调控工作,昌平区开发设计了“昌平区人房业动态监测信息化平台”,推动与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平台、市政设施运行、交通、环境、应急管理等数字化平台功能的无缝对接。监测数据覆盖实有人口变化情况、手机保有量、用电量、用水量、生活垃圾清运量、公共交通客流量、医院就诊人数、社保缴纳人数、居民用气量、成品油销售量、重点商市场零售额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让大数据成为“管人”的依据和抓手。

同时,昌平区充分发挥126个村庄社区化管理“三站两室”、61个老旧小区综治维稳分中心的作用,建立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评估、预警体系,确保全区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登记率、核销率均达95%以上,基本实现了实有人口信息全收集、事态全掌握、管理全覆盖。

第二箭:强化科技监控、动态巡查让违法建设无处遁形

2016年,昌平区东小口镇半截塔村一处集体土地上,两栋面积总和超过2万平方米的违建已经夷拆除,据介绍,其中一栋5层的建筑内被分割出50间房屋,全部用于出租。这也是近年来昌平区拆除的较大面积的违章建设行动的一个缩影。

流动人口无序扩张、低端产业聚集的背后,总是伴随着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蔓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昌平区不断加大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力度,2016年计划拆除违法建设300万平方米以上,截至6月20日拆除违法建设181.1万平方米。

dfdfgasdfgasd

昌平区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信息平台截图fdfhsdfhdf

昌平区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信息平台截图

拆了又建,管控困难一直是整治非法建设工作的难点,有限的工作人员如何能够及时发现新建、复建的违法建设,往往是能否及时解决问题的关键。对此,昌平区通过建立高科技了的天上拍、空中查、地上巡”三位一体的“查违模式”,对全区土地24小时不间断监控。据介绍,“天上拍”,借助“天上”国土、规划卫片获取全区图斑影像,根据图斑变化,确定新生违建情况。“空中查”通过国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全区土地24小时不间断监控,提高整体监控的精确度,覆盖面。“地上巡”,将全区划分为617个网格,按照“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工作标准开展地面网格巡查工作。

责任编辑:张博(QF0005)  作者:宗晓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