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事京声]老人挂号不再难 上周北京出台哪些便民政策?(2)

2016-07-18 08:4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今年将设智能垃圾箱

扫描二维码后,垃圾箱盖自动打开,用户可将垃圾投入相应类别的回收箱。记者从北京市市政市容委获悉,今年本市将设3000个智能垃圾收集箱,覆盖市内1000多个小区。

北京市剖宫产率超四成

尽管近年来北京的剖宫产率下降21.6%,不过最新的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剖宫产率仍超过四成,达到40.65%。 市卫计委预测今年本市将迎来30万猴宝宝。随着分娩量的增加,今年将严格剖宫产指征,杜绝无医学指征剖宫产。

就医挂号有变化

政策实施以来,大医院挂号大厅人满为患的情况有所缓解……但像老年等特殊人群,由于不擅长用手机、网络预约挂号,反而感觉挂号有点难。对此市医管局宣布,市属医院年底前将陆续增设老年、残疾患者综合服务窗口,帮助预约挂号。

西城1500户居民将免费更换节水马桶

西城区正在为老旧小区居民家庭免费更换马桶节水器具,今年将在各街道陆续更换1500套,新的马桶水箱可以根据需要冲出3升或6升的水,预计全区年节约用水在2万吨以上。

高血压等四种慢性病社区开药限量将增至2个月

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四种常见慢性病,在社区开药,可享受一次性两个月的长处方,医保将负责报销。这意味着,对于常见慢性病,一次开药量将由目前最大的1个月增至两个月。

据了解,北京目前推行的“急三慢七”开药原则是从2003年开始执行的。“急三慢七”即急诊开3天量,慢性病开7天量,行动不便的可开两周量。而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10种特殊病的退休人员,病情稳定需长期服用同一类药物的,门诊最多可开1个月的药量。而对于超量开药的,超出部分自动转为自费,医保不予报销。对此,一些慢病患者曾多次反应1个月的开药量太不方便。

老人挂号不再难

近日,为帮助更多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使用“京医通”微信、自助机进行预约挂号,北京市属22家医院将陆续推行“帮老助残六项举措”,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耐心讲解、贴心服务、有序引导,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手机微信、现场自助机具等挂号方式,进一步探索多渠道挂号方式,以疏解大医院挂号窗口拥挤,缓解挂号排长队等问题。(本文综合自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经济日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京华时报等)

【相关阅读】

[钱事京声]明年起15万老人可领护理补贴 上周还有哪些“钱事”?

明年起15万老人可领护理补贴、楼盘售楼员用假公章和收据卷跑10购房人800万房款、北京明确房产税执行标准……千龙网经济频道小编为您整合,上周还有那些事跟钱有关?

责任编辑:宗晓丽(QF00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