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面临着增速趋缓,结构调整的时期,国内传统的金融业也正在加速互联网布局,特别是向创新业务、创新模式的拓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行业的薪资水平也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国内的互联网、IT等各行业,包括海外优秀人才也加盟到了互联网金融企业中来。
金融业人员持续增加
最新公布的《中国金融业人才发展报告》中提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快速发展,金融从业人员数量也不断增长,特别是保险、证券、基金等行业的用人需求在未来几年内保持高涨。
在岗位需求增加的同时,人才流动也在不断加剧。这是因为新业务新模式的发展,以及行业细分发展的差异化导致的。对比其他行业,金融业内的人才流动大多为本行业内流动。
来自领英网的调查数据显示,金融机构流出人才中,有82%仍选择留在本行业,明显高于互联网行业的78%、时尚业的70%以及零售业的69%。从其他行业流入金融行业的比例很低,仅为20%,远低于其他行业近30%的水平。
金融业薪资领先
金融业较少跨行业流动的另一原因就是金融业平均薪资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6360元,而金融业的平均工资为108273元,接近所有行业平均工资的两倍。
中国金融业薪资水平的增速远高于同期发达国家水平。以美国为例,2013年美国金融业薪资增速为2.85%,而中国金融业薪资增速达11.04%,是美国金融业薪资增速的近4倍。2014年中国金融业薪资增速为8.65%,这也比美国金融业的5.99%高出了近2.6个百分点。
高收入会刺激初级人才不断涌入金融行业。因此,尽管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但是金融行业内人才供给也将不断扩大,金融业内基本人才的供需将会保持平衡。人才供需的缺口将主要出现在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创新的专业化人才。
外资金融机构吸引力下降
国内内资金融机构不断壮大,外资金融机构对人才的吸引力较之前有所下降。有调研报告提到,以往三年内应届毕业生的流失率调查,中资银行的平均流失率为11.17%,外资银行为18%。
造成外资金融机构吸引力下降有三方面原因,从企业品牌和规模来讲,内资机构目前已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取得快速发展,对人才和客户的吸引力都不亚于外资机构,甚至更强。其次,从业务发展来讲,外资机构在国内普遍“水土不服”,由于监管等各方面的限制,在国内业务开展较为缓慢,规模和盈利发展并不理想。再者,从个人职业发展和薪酬水平来看,外资机构的发展红利逐渐消失,而相比之下内资机构则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更具有竞争力的薪酬。